學校管理架構:
學校由法團校董會管理,校長及校內各行政小組負責學校的日常運作。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已成立法團校董會,由辦學團體、社區人士、家長及教師代表擔任校董,就持續改善教學及學校發展制定長遠的策略。
環保政策:
積極推行綠色校園計劃,包括塑膠資源再生、廢紙回收、自備食具及舊校服回收等計劃。
學習和教學策略:
1. 以兩文三語為目標,設置語境,提升學生學習語言的效能。採用全方位學習、合作學習、主題學習、專題研習及網上自學平台等作為教學策略。 2. 引入校外專業支援,參與教育局課程,提昇學生中、英、數三科的能力,運用不同策略,提昇學與教的效能。3. 發展電子教學,添置先進電子裝置,使用平板電腦,配合優質的課程設計(軟件)開展電子教學。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面向世界」擴闊學生視野,建立世界觀。透過廣泛閱讀計劃、伴讀計劃、閱讀課、好書推介、網上閱讀、「書袋計劃」、電子圖書等,培養閱讀技能及習慣,推廣親子共讀。
2. 積極推行資訊科技教育,包括數學電子教學、網上自學平台、校園直播室、電子音樂與創作、電子視覺藝術等,利用平板電腦進行互動教學。
3. 透過專題研習及主題學習,在訪問、合作學習、外訪、資料搜集等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研習能力。
4. 透過有系統的德育活動,改善學生的行為表現,加強學生公民意識。
共通能力的培養:
除課堂學習外,透過小組學習、專題研習、主題學習及課外活動等培育學生的共通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1. 課後「拔尖班」,提供校本中、英、數、科技探究的「拔尖課程」。
2. 課後由本校教師及大學生合作的「家課輔導班」及「加油站」,提供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按學生能力製作分層課業及採用抽離式輔導教學以照顧學習差異。 課堂上推行異質分組學習,讓學生互補不足。為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開設劍橋英語班、奧數班等,作為拔尖的基礎。
家校合作:
透過「親子大學計劃」鼓勵家長積極參與講座、義工及親子活動,發揮家校合作精神。
校風:
透過「親子大學計劃」鼓勵家長積極參與講座、義工及親子活動,發揮家校合作精神。
學校發展計劃:
1. 建立良好的校風,提昇學生品格。
2. 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照顧個別差異,提昇學生中、英、數表現。
3. 運用多元智能活動,發展學生潛能。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配合課程發展的需要,教師參與不同的校本工作坊,提升教師團隊的能量。因應電子教學發展的新趨勢,將進行一系列相關的教師培訓,讓電子教學計劃能發揮事半功倍之效。此外,安排校外的觀課活動,觀摩交流教學心得及技巧,分享經驗,建立教師專業發展的平台。
其他:
2016-2017公開比賽重要獎項:
1. 香港學校音樂及朗誦協會第68屆校際朗誦節比賽(粵語獨誦冠軍、英詩獨誦亞軍和季軍)
2. 香港學體會屯門區小學校際田徑比賽男子特組 200 米冠軍
3. 第三屆全港小學數學挑戰賽16-17季軍
4. 屯門區小學環保問答比賽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