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辦學團體核下的教育委員會負責管理轄下各所學校。
學校由法團校董會管理學校的運作。
校長負責執行帶領學校的工作,副校長統籌行政工作;課程主任主理學校課程。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
環保政策:
1. 參與綠化校園資助計劃。
2. 設置水耕種植場。
3. 午膳現場分飯。
學校關注事項:
1. 優化學與教,照顧學習差異;培養學生自律自信。
學習和教學策略:
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因應學生的需要和興趣,運用不同的策略,令學生在德、智、體、群、美和靈各方面,使學生成為身心靈健康的好孩子,並獲得全面而均衡的發展。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提升學生自信心。
2. 透過「從閱讀中學習」,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動機,持續良好的閱讀習慣,擴闊閱讀範疇。
3. 英文科發展以讀帶寫,低年級開展PLP/RW課程;中文科參與教育局 「小學中文分層支援教學模式」,全班優化教學;數學科發展電子教學;常識科發展科學探究。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活動教學及資訊科技教學培養學生創意解難、協作和高階思維的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安排學業基礎稍遜的學生接受中、英、數輔導教學;另邀請成績較佳的學生擔任小老師,在小息或午膳時間和低年級同學一起,並指導他們學習。此外,本校設有學生支援小組,支援及協助老師教授有個別學習需要的學生;開設「奧數班」、「劍橋英語班」、「科學探究班」等課程,培養資優及能力較高的學生。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1. 為有特殊學習需要之學生作適切的功課及考試調適:為有讀寫困難之學生作加時安排。
2. 相近能力學生編在同一班學習,同級各班教科書相同,但採用不同補充教材。
3. 教師因應學生的能力而調適課程及設計不同能力的合適教材。
家校合作:
1. 成立家長教師會和設立家長資源中心。
2. 定期舉辦家校合作活動,同心協力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3. 與夥伴教會合辦「親職學堂」,並定期舉辦「親子工作坊」,為就讀中、小、幼的家長提供培養子女良好品格的技巧和方法。
校風:
1. 成立家長教師會和設立家長資源中心。
2. 定期舉辦家校合作活動,同心協力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3. 與夥伴教會合辦「親職學堂」,並定期舉辦「親子工作坊」,為就讀中、小、幼的家長提供培養子女良好品格的技巧和方法。
學校發展計劃:
1. 打造一條龍15年特色英文課程:青幼、青小、青中攜手合作。
2. 品格教育:健康校園、親子品格學堂、AWANA課程。
3. 培養學生國際化視野:跨境交流。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教師積極在本科及行政上不斷進修,各部門和各科均訂立教師進修的計劃,以配合最近的教育發展。
其他:
辦學團體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是一個國際化的機構,積極支持本校進行各項跨文化、跨地域的交流活動,從而擴闊學生的國際視野及生活體驗,增加使用不同語言的機會,提升學生兩文三語的水平。學校利用辦學團體的資源,發展兩個概念「INTERNATIONAL HERE」及「INTERNATIONAL THERE」,讓學生從不同的途徑接觸國際性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