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學校為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直屬小學,由學校法團校董會管理。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法團校董會共14位成員。
環保政策:
實踐5R環保理念,例如雙面使用紙張、廢紙回收、以電子郵件溝通及減少列印文件,進行環保教育,加強學生環保意識。
學校關注事項:
1. 優化學與教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2. 加強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及正確的價值觀,持續發展正向校園氛圍。
學習和教學策略:
安排連堂課節,以利進行活潑多元化教學活動及全方位學習;各科透過校本課程及教材,安排跨科課程、成長課、環保課程、機械人課程、服務學習等多元化課程,豐富學習經歷,培養共通能力及提升高階思維能力。
關鍵項目的發展:
從閱讀中學習:跨平台電子閱讀、圖書科課程、跨科讀書會。資訊科技:發展STEM教育,鼓勵探究和創新精神:利用不同電子學習平台,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支援"翻轉課堂",提升課堂中學生的學習效能。專題研習︰發展研習能力、高層次思維、合作性、自學能力等。德育、公民教育及國民教育︰培養優秀國民素質;透過服務及學習,培養良好品格、公民意識。
共通能力的培養:
校本課程特色,以能力為主導,致力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肢體運動能力、資訊科技能力、研習及探究能力、溝通能及協作能力、自學能力、解難能力。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設輔導班和拔尖班,支援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積極培養語文、數學、科學等範疇的資優生,並推薦學生報讀資優課程。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1. 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加強言語治療津貼,聘請專業人員及購買相關服務,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2. 透過教師培訓、家長教育和共融活動,推動共融文化。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訂定不同教學策略及課業調適以配合學生之需要,另設拔尖補底措施。
家校合作:
家長教師會組織完善,家長支持學校政策,積極協助學校事務,促進學校發展。
校風:
訓輔合一,秉承基督精神,建立關愛文化,培養學生成為自律及具正確人生觀的人。定期舉辦活動,加強家校合作與溝通,提升學生品德情操。
學校發展計劃:
本校著重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及共通能力,課程以能力主導,亦重視品德及宗教教育。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配合學校的發展方向,鼓勵教師進修,並於校內透過教研、學習圈、交流課、分享會等提升教師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