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本校為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轄下小學。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本校於2007年度成立法團校董會。
環保政策:
本校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一百多萬元,設立中央廚房,為學生供應新鮮的午膳,減少廚餘。
學校關注事項:
1. 促進學生投入學習,持續積極學習,邁向自主學習。2. 推動正向教育,發揮學生品格優點,開展豐盛人生。
學習和教學策略:
各科進行全方位學習活動,學生從活動中學習。並進行主題教學,綜合不同學科內容,讓學生建構知識。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及解難創新的能力。2. 注重全人發展,提升及培養學生的價值觀與態度,發展學生身、心、靈健康。3. 提高學生學習能力。4. 提升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5. 協助學生養成閱讀習慣及愛好。
共通能力的培養:
1. 完善校本課程,提昇學生高思維和自學能力。2. 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創造力、研習能力,發展「學會學習」的能力。3. 培養學生熱愛生命、關心社會,實踐公民責任。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以全校參與模式為學生支援的主要策略,四至六年級於主科進行科本能力分組,每天設有導修課由讓學生完成家課;課後設支援班,讓有需要的學生留校完成家課及溫習;此外,設有拔尖課讓學生發展潛能。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學生支援小組的主要成員包括學生支援主任、學校社工、老師及專家。透過運用額外資源,如學習支援津貼、加強言語治療津貼等,支援有需要的學生。本校亦為他們安排了的具體措施,例如︰教學及評估調適、輔導小組、社交訓練小組、言語治療服務、個別學習計劃等;又聽取家長、老師的意見,一同商議學生的學習進展。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安排密集中文教學模式(例如按需要抽離學習、小組學習等);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及舉辦文化共融活動。本校為非華語學童提供抽離式中文課程,讓他們先掌握聆聽及說話能力,又以有趣的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為小一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入學的同學,設立每星期的幼小銜接課程。此外,為新來港學童設計英語課程,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能力。
家校合作:
致力推行家長教育,建立良好的溝通橋樑,與大角咀基全堂合作舉辦家長講座,分享培育子女心得。家長義工協助學生午膳、學生活動、園藝及學校佈置。並於2018-19學年籌組家長樂團以增強家長對學校的歸屬感。
校風:
1. 透過早會及班早會,培養學生品格及正向思維。2. 設立「一人一服務」,培養學生服務精神。3. 每週生命教育課,促進學生發展豐盛人生。4. 領袖訓練計劃以發展學生領袖才能。
學校發展計劃:
1. 以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如探究式學習,幫助學生深化學習,邁向自主學習。2. 設立社際,為要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和團體精神,建立成長平台。透過社際活動和服務,培養高年級學生的領導能力和服務精神。3. 推行「正向教育」,讓學生建立正向的人生觀及價值觀,擁有豐盛的人生。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營建專業學習社群,以行動學習小組作為持續專業發展的主要平台,建立老師間的協作文化。
其他:
每年均安排四至六年級學生參加境外交流計劃,擴闊學生視野;此外,每年均會推薦資質優異的學生參加「香港資優教育學苑」課程,發展他們的潛能。本校亦設「汪彼德牧師獎學金」、「大角嘴基全堂獎學金」及「陳校監英語獎學金」,鼓勵品學兼優及成績顯著進步的同學奮發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