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管理架構:
由法團校董會管理,秉承區會的辦學精神,領導各行政小組實踐已制定的發展目標及政策。
法團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校董會:
由不同的持份者來管理學校。
環保政策:
設環保大使,空中花園、惜食計劃及綠化校園。
學校關注事項:
1. 優化學與教、創意與解難。2. 自主自學、正向人生。
學習和教學策略:
透過「問想做評」、創意教學策略、合作學習策略,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創意、解難、協作的能力。
關鍵項目的發展:
1. 致力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策略,設中英文閱讀課,低年級由外籍老師帶領小組閱讀,舉辦主題閱讀月及各項閱讀獎勵計劃。2. 推行學科專研、跨科專題設計及電子學習計劃,透過網上學習及互動通訊。3. 推動STEM教育,加強學生創意。4. 透過德育及公民教育,推行正向課程,培養學生愛己愛人的態度,鼓勵學生注意個人衞生,灌輸環保觀念及加強學生的責任感。5. 透過不同拔尖小組,加強資優培訓。
共通能力的培養:
透過課堂學習、創意日、專題研習、匯報及境外交流等,鼓勵學生從實踐中學習,從以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如批判性思考、創造力和合作能力等。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透過三層支援模式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於課後及周六舉辦中英數科的拔尖補底課程。利用校本課後學習支援計畫撥款開辦各類增益課程。設有幼小銜接、升中適應及外購輔導服務等。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學生支援小組由輔導主任、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及駐校社工組成。小組會因應學生的學習需要、學業成績、學習進度及科任老師建議等因素,安排他們接受相應的支援措施,例如評估、功課調適、測考及默書調適、課後輔導、輔助小組、課堂抽離學習、言語治療、遊戲治療和及制訂個別學習計劃等。
課程剪裁及調適措施:
因應學生的學習情況而調整教學方法及家課量。設恆常機制,讓教師及家長定期檢視學校的家課政策。
家校合作:
本校重視家校溝通,與家長攜手合力建設關愛和諧校園。家教會致力促進家校合作,協辦學術及親子活動及出版會訊,推動親職教育及為學校發展提出寶貴意見。
校風:
校風淳樸,學生好學守規,注重關愛校園文化。推行優質小息活動,讓學生從遊戲中培育自信及積極進取的精神。設立50多項聯課及康樂活動和豐富的暑期參觀及學習活動,定期舉辦綜藝匯演。每週推行綜合教育課,將專研技能,個人成長及生命教育等元素融入課程內。
學校發展計劃:
1. 本校致力發展校本STEAM教育,優化電腦室的設施,教授學生編程、機械人、3D打印、VR及科幻畫等創新課程。建設「動手做」的STEAM學習室,透過課堂或課後的科學活動、動手設計、機械人操作等,提升學生對創科的興趣,培育他們的創意、協作和解難能力。2. 於課室內添置電子互動白板,藉以加強課堂的互動性,以學生為中心,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舉辦教師發展活動,提升教師實踐創意教學及STEAM教育的專業能力。邀請大學教授舉行教師培訓,提升教師創意與解難能力。邀請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等教育專家舉行講座,讓教師掌握正向思維、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