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學校管理架構 :
施行「校本管理」,教職員共同制定校政,以學生為本。設各部門及小組,統籌多元化課程、資訊科技、課餘活動,德育發展及家校聯繫。
(3)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已成立法團校董會。
(4) 環保政策 :
推行天台風力發電計劃、太陽能發電瀑布計劃、響應無冷氣夜及安裝智能電錶等環保相關活動。此外,每年與不同科組合辦環保考察團。
(1) 全校語文政策 :
1. 推行教學語言微調政策,按同學能力於個別班別使用英語教授數學科。至於有收錄非華語學生的初中班別,非華語學生會以英語學習數學、通識教育、綜合科學、生物、化學、物理、地理、歷史、普通電腦。 2. 兩位外籍英語教師任教初中及高中英文科。 3. 近年吸引了一批優秀的外籍學童入讀,大大增強整體的英語學習環境,本地生可以藉著課堂及日常接觸的機會,與外籍學童以英語溝通,從而增加運用英文的機會,對提升英語有極大幫助。
(2) 學習和教學策略 :
1. 專題研習課:自編教材,結合STEM的元素,有系統地教授研習技能。 2. 提升閱讀風氣:設早讀課、推行網上閱讀計劃及閱讀獎勵計劃。 3. 初中通識教育:於中一至中三級開設,以銜接高中通識課程。 4. 源源創藝在圓玄計劃:從視覺藝術、家政、音樂及設計與科技科中選修一項,深入發展個人興趣。 5. 每年均舉辦眾多考察及遊學活動,曾到訪英國、南韓、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及北京等,擴闊同學視野。 6. 早晨太極操:各級分階段學習不同太極拳法。 7. 初中設拔尖補底班,高中課後、星期六及長假期均需補課。 8. 曾參與教育局的「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多樣性」協作計劃。本年更參與教育局「校本支援服務」,分別支援中文、英文數學科。全力提升學與教策略。又增聘輔導教師,協助有學習障礙的學生。 9. 參與教育局推行Wi-Fi 900計劃,Wi-Fi覆蓋全校,並購置平板電腦,不同學科分階段進行電子教學(e-learning),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3)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中史、文學、歷史、地理、經濟、物理、生物、化學、視藝、旅遊、企財、資訊、數學M2、組合科學、應用學習2. 課程重點: 2.1 初中中、英、數及科學科實施課程剪裁。 2.2 初中創新課程:專題研習課、源源創藝在圓玄等。 2.3 外籍學生中文課程:因應學生能力編班、編輯不同程度的校本中文教材,全面照顧外籍學童需要。 2.4 高中提供多元化文、理、商、藝術教育及應用學習課程。各科強調體驗式學習。
(4) 生涯規劃 :
1. 獲九龍倉集團「學校起動計劃」(Project We Can)於三個學年共資助近三百萬元,協助進行不同計劃及活動。提供難得的商校合作機會,讓同學親身體驗職場的環境。 2. 推行「燃我亮點」獎學金計劃,教導及協助學生訂立目標,並給予正面鼓勵。 3. 邀請不同公司及行業代表作職業分享。 4. 帶領同學參觀不同政府機構和公司,如民航處和迪士尼樂園等,認識不同行業的工作性質。 5. 安排不同工作體驗活動,如「工作體驗@金域假日酒店」和「年宵兵團」等,讓同學透過親身工作,學習核心工作價值。 6. 帶領同學參觀勞工處青年就業起點,認識勞工市場最新形勢及勞工處為青年人求職提供的協助。 7. 安排學生進行「模擬放榜」和不同面試工作坊,裝備學生求學與求職技能。 8. 參觀不同大專院校和大學體驗營等活動。 9. 帶領學生參觀海外升學展及邀請不同海外大學作課程介紹,致力開拓不同升學途徑。 10. 舉辦不同海外大學考察團,每年多次帶領同學親身到訪不同海外優質學府。
(5) 關鍵項目的發展 :
1. 閱讀中學習:設立悅讀越多FUN獎勵計劃、中英文科閱讀課、每天早會後15分鐘閱讀課、全校書展、好書推介計劃、英文科每日一篇計劃、中文科網上閱讀計劃、每月作家介紹、中英文朋輩伴讀計劃。2. 專題研習:自訂課程及教材,於中一及中二級任教。由老師以小組導師的形式帶領同學進行研習,並完成專題研習報告。優秀作品可獲參與學期終的專題研習報告大賽。3. 德育及公民教育:設品德教育及公民教育課節,全年亦舉辦多次專題講座及本地或境外之參訪活動等,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公民意識。4.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所有教室安裝投射系統及電腦桌,設「eClass」教學平台,建網上自學系統及師生討論區。5. 建設區內獨有的電腦美術創作室、圖像設計科技創作室、專題研習暨通識教育資源中心;又設區內最先進的數碼校園電視台。6. 校內裝設無線上網Wi-Fi,特別室設智能白板。7. 全校有350台電腦及超過100台平板電腦,平均每1.5位同學一部電腦。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1. 各級推行尖子計劃 / 圓玄之星計劃,透過分班安排、課餘補習、歷奇活動、升學輔導、領袖培訓等措施,重點培訓,協助有關同學進一步提升學業成績,以順利進入大學為目標。2. 因應學生的能力剪裁課程,舉辦中一銜接活動,與教育心理學家及專家合辦工作坊,並根據過往參與「喜閱寫意:賽馬會讀寫支援計劃」的經驗,全面發展初中中文科校本讀寫障礙課程。3. 曾參與教育局的「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多樣性」協作計劃,全力提升老師照顧學習差異的教學法及學生學習策略。又增聘輔導教師,協助有學習障礙的學生。
(4)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1. 評估學生各方面能力,除了三次考試外,課堂表現、家課成績、測驗分數及活動表現,亦計算在成績表內,以作進展性評估。2. 替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安排特別試場、考試加時、放大試卷、讀卷等調適,讓學生得到公平的評核。
(1) 家校合作 :
1. 本校家教會榮獲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頒授「Q嘜嘉許證書」,以表揚家校合作的成效。2. 家教會設有獎學金,提供各類型親子活動,舉辦家長興趣班,同時組織家長義工隊。3. 家教會提供流感針注射服務、親子同樂日和暑期補習班。4. 學校在長假期安排班主任致電家長,主動關心同學。5. 每年出版《家長手冊》,以增進家長對學校的了解和加強家校溝通。6. 學校設有「家校聯絡主任」,緊密與家長聯絡。
(2) 校風 :
1. 本校連續六年獲授「關愛校園獎勵計劃─關愛校園」榮譽,在2015年更榮獲「關愛校園主題大獎─牽引共融」。 2. 我們提倡關愛校園,讓同學在和諧互愛的環境下成長。3. 透過早會、周會、班主任課、公民教育課、宗教倫理課,融合品德、公民和環境教育。4. 建立「關愛共融留言板」及舉行「關愛點唱」,讓師生有平台留言互相關心。5. 中一師生心連心計劃:師生每兩周一次聚會,建立師徒制。6. 設儀容之星計劃,以表揚儀容端正的同學。7. 「做得好Well Done」獎勵計劃:頒發獎狀及獎品,定期獎賞優秀的學生。8. 成立關懷大使、生命孩子、社會服務隊及公益少年團,參與社區服務及慈善活動。9. 舉辦多元智能挑戰營及領袖生培訓計劃,鍛鍊同學身心發展及領導才能。
(1) 學校發展計劃 :
1. 提升中英文科學習成效,培養同學擁有良好語文能力。2. 深化初中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協助外籍高中學生籌劃升就出路。3. 提升校園融和文化,培養外籍學生成長。4. 積極發展表演類課外活動,如雜耍、魔術、流行樂隊及節奏口技等,並提供眾多表演平台供同學實踐所學,大大提升同學的自信心及與人溝通的技巧。
(2) 教師發展及培訓 :
1. 重視教師持續專業發展,尤其著重新教師的培訓。2. 設教師導師制、同儕觀課交流、學習圈、教學成效調查等計劃提升專業。3. 每年三次教師發展日,拓展老師視野。4. 組織境外教育考察活動,到訪北京、上海、新加坡、台灣等地,積極建立持續進修、終身學習的文化。5. 本校教師培訓規劃完善,多次獲教育局邀請分享。
其 他 :
1. 教育局於2010年為本校進行第二次校外評核,繼上次「校外評核報告」本校再次獲教育局高度評價,於四大範疇包括學校的持續發展、學生表現、學與教、校風及學生支援均表現理想,大大肯定了本校師生的努力及成就。2. 因辦學成效卓越,故吸引不少優秀學生報讀,中一第一組別同學數目大幅提升。3. 學校於2015年香港中學文憑試增值成績優異。4. 第二屆22位外籍學生應考2016年英國普通中等教育證書(GCSE)中國語文科考試,全部同學考獲A*,連續兩年創造佳績。5. 賴俊榮副校長、陳韻婷老師及葉世雄老師榮獲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2016優秀教師選舉」優秀教師殊榮。開校以來,共8位老師曾獲優秀及傑出教師獎。6. 本校近年有多位同學於不同體育項目包括賽艇、籃球、足球、龍舟及花式跳繩有超卓表現,成功入選香港代表隊或香港青年軍,代表香港到海外參加國際性比賽。7. 本校近年積極發展表演類課外活動,如雜耍、魔術、流行樂隊及節奏口技等,並提供眾多表演平台供同學實踐所學,大大提升同學的自信心及與人溝通的技巧。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港鐵:將軍澳站小巴(路線起點): 103M(清水灣二灘)、108A(調景嶺、坑口北)、110(九龍城窩打老道)巴士(路線起點): 296A(牛頭角鐵路站、觀塘鐵路站)、296C(深水埗東京街)296D(九龍鐵路站)、296M(康盛花園、坑口鐵路站)、290, 290A (荃灣西站)692(中環交易廣場)、694(小西灣)、792M(西貢)、796S(牛頭角鐵路站、清水灣半島)、796X(尖沙咀東)、796C(南昌鐵路站)、798(火炭)、E22A(機場博覽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