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學校管理架構 :
由法團校董會實施校本管理。
(3)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2006-2007年度成立法團校董會。
(4) 環保政策 :
通過正規課程、環保活動、比賽、參觀、綠化校園等,全面向學生推廣環保意識,讓同學身體力行,實踐綠色生活。
(1) 全校語文政策 :
中一至中六有部分班級的部分科目進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以英文教材輔助學習。本校鼓勵師生課後用英語溝通,特設英語及普通話電台,並透過閱讀計劃、辯論比賽、話劇表演、說故事等校內校外活動,全方位、全語文學習,培訓學生掌握「兩文三語」的能力。高中一班數學採用英語教學,其他選科適切地輔以英語。
(2)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強調五育均衡發展,透過活動教學形式訓練學生分析能力和獨立判斷能力;課室設有電腦、光碟機、液晶體投影機及實物投影機,以高科技支援教與學,提倡尊師重道,不斷自我成長,服務社群的精神。因應學生的需要設計校本課程,採用發現學習、專題研習方式進行學習,減少抄寫性質的功課,並用多元化評估方式來促進學生學習。 早讀課、推行廣泛閱讀獎勵計劃、閱讀自學計劃、各科設閱讀教材推動閱讀、好書選舉、設語文閱讀室、閱讀分享會及好書推薦等。並開設中、英文閱讀課。
(3)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開設十多個不同學習領域的科目,包括數學延伸部分M1及M2。2. 課程重點:初中開設校本通識教育課程;中三級預先修讀各高中選修科基礎課程。
(4) 生涯規劃 :
1. 個性化生涯規劃,引導學生訂立目標,計劃將來;2. 指導學生計劃成長目標,加強情意方面的培養;3. 結合德育輔導,施行全面輔導支援工作;4. 策劃及推行校內各類型活動,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範疇的知識,擴闊同學多元化的其他學習經歷;5. 貫徹理論與實踐結合,知行合一,身體力行。
(5) 關鍵項目的發展 :
1. 運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習:本校重視運用資訊科技提升學與教的效能,每個課室均設有電腦及實物投影器,供上課時使用;另外,學校設有電腦室、3D打印機及各種IT器材,配合各科教學使用。2. 從閱讀中學習:本校積極推動閱讀風氣,圖書館根據學生興趣及需要,不斷添置新書,又透過午間閱讀、讀書報告比賽等各類型不同的活動,鼓勵學生閱讀,務求讓學生愛上閱讀。3. 德育及公民教育:本校透過義工服務、參觀、講座,以及大量的交流考察團等活動,加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另外,本校重視輔導及品德教育,對學生提供充足的成長支援,為同學建立正面的價值觀。4. 專題研習:本校強調讓學生學會學習,致力透過專題研習,引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設雙班主任加強學生輔導與品德培育。加強閱讀、誦讀等措施,協助學生提升語文能力。
(4)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採用多元化的評估方式,除測驗、考試外,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經常檢查學生的進度表現。
(1) 家校合作 :
本校早於2004年成立家長教師會。家長教師會每年均舉辦不同活動,例如懇親會、親子旅遊、各種興趣班等,推動家校合作。家長教師會每年出版兩期會訊,促進家校溝通。另外,本校也積極邀請家長參與陸運會等學校活動,並採用電話、面談等方式,加強學校和家長的聯繫,希望藉此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成長環境。
(2) 校風 :
校風淳樸,紀律嚴明,結合訓導與輔導,如教師於校內當值及校外巡察、留校午膳,通過輔導、讀書、課外活動及多個制服團體,實踐全方位學習,培養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對學校的歸屬感,發揮多元潛能。初中(中一至中三)提供「成長新動力」課程。
(1) 學校發展計劃 :
以學生為本,實踐全人教育。提出六個導向:1. 學習; 2. 品格; 3. 健康; 4. 人際; 5. 規劃; 6. 專業 (工作準備)。統整生涯規劃、學生輔導、品德教育、學生成長支援、學習支援等,由班主任進行小組輔導,實施個別學生輔導支援,落實以學生為本的關愛文化。
(2) 教師發展及培訓 :
定期安排教師專業發展活動,鼓勵教師參與研討會、工作坊,並回校與同工分享。參與「校本課程支援計劃」、「優質學校改進計劃」及「學校自評、校外核實及持續發展」計劃。著重科組集體備課、觀課交流、觀摩,並邀請專家學者為顧問,促進教學與教師專業成長。主動外出分享經驗交流心得(如由教育局主辦的活動、中英數科教師到北京參與示範課等)。另外,亦參與不少研修班及專業培訓課程。
其 他 :
為了鼓勵學生追求卓越、發揮潛能,本校設有多項獎學金,分別頒受給學業成績優秀、品行良好,又或體藝方面表現突出的學生,藉此鼓勵學生不斷發展自己的長處。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地鐵、大嶼山區內巴士線(包括東涌區及愉景灣)、大部分由港九新界往返機場(或大嶼山)的巴士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