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學校管理架構 :
我們採用開放的校本管理模式,重視溝通,由校長、副校長和助理校長組成的行政小組負責學校的政策規劃和行政校務,我們亦設立不同的諮詢組織,和每月開教師會議讓老師參與策劃和決策工作,群策群力去訂定學校政策。我們的校政委員會負責檢視學校現況,推動學校自我完善。學校組織緊密,除各行政功能組別外,還將各級班主任和支援老師組成合作緊密的級議會,加強每級老師團隊精神,互相配合,務使學生能有愉快和健康的校園生活,有優質的學習機會和成長環境。
(3)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我們於二零零六年成立法團校董會,校董會成員包括家長、教師和校友等,讓不同持分者參與學校管理,使學校的政策決策更能切合不同持分者的期望。
(4) 環保政策 :
我們和不同的校外機構和團體合作,致力建立環保校園。我們通過常規和非常規課程推動學生身體力行參與環境保護。校園全面推行廢物回收,包括電腦和電子、塑膠和廢紙等。我們參與中文大學的綠色社群減碳伙伴計劃,進行碳排放審計;綠色校園計劃於校園天台計劃裝置太陽能板,利用可再生資源;綠化校園資助計劃進行校園綠化;設立有機農耕角讓學生參與有機耕作等。
(1) 全校語文政策 :
我們的語文政策以學生的學習效益為最主要的考慮。我們堅信用母語學習對學生的學習效能是最佳的,消除因使用第二語言進行學習的困難和障礙,從而提升同學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能夠促進同學在課堂的互動討論,發展同學的共通能力。同時我們亦重視對同學的「兩文三語」要求,我們初中和高中增加英文的常規課堂課時,在英語校本課程引入戲劇、電影和讀物,增強學生學習英文的興趣,並教授各科英語詞彙、不同科目的英語閱讀篇章、英語朗誦比賽、英語週等活動加強校園英語語境,提升同學英語水平。我們每天設閱讀課、又推行中英文廣泛閱讀獎勵計劃、網上閱讀獎勵計劃、普通話朗誦比賽、社際辯論比賽、校報、校園記者等活動,全面提升學生兩文三語的讀、寫、聽、講能力。
(2)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我們以成功教育的理念進行教學。教師以正面鼓勵的態度進行教學,讓同學在愉快課堂中積極學習,建立學習自信和自我效能感,我們的同學認同老師教學態度認真和樂於課後輔導同學功課。為進一步建立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能夠終身學習,我們正推行以學生為本的主動學習教學策略,推動課堂協作學習,加強課堂互動。我們亦積極引入翻轉學堂的教學策略,推動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後評估,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建立學生的自學能力。
(3)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我們的高中選修科分兩組共十二科選修科,每組均設有文、理和商科科目。同學從每組選擇修讀一科,合共兩科。2. 課程重點:為提高學生的共通能力,本校精心設計跨學科校本課程,尤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及施教的策略,讓學生在特定的主題下,將各科的知識綜合使用,並能夠活學活用,有計畫地提高解難、批判、創意等等能力。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我們在初中級全面推行小班教學,增強課堂內對學生學習差異的照顧。我們成立由教師和輔導員組成的團隊,全方位關顧學習能力稍遜的學生,以小組輔導教學、課後功課輔導、學長計劃等照顧差異,進行保底工作,打好學習基礎。我們在各初中和高中級設有不同的課後拔尖班,以延伸學習去提升尖子同學的學習成效。我們又推行校本課程設計及調適,在考評上亦作出針對學習差異的佈置,同時照顧不同能力的同學,延展尖子的學習,追求卓越。全體老師亦組成課後支援隊伍,照顧課後同學的學習需要。
(4)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為更有效評估同學的學習情況,我們採用持續及多元化評估政策,除了上、下學期各一次考試外,並於每週設統一測驗日,推動學生持續溫習。因應各科需要,我們加入課業、小測、專題報告和廣泛閱讀等作學習評估。為鼓勵學生持續性學習,引入平時分,並計算入上下學期考試的分數內,讓學生培養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我們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差異,升留班以多角度評估學生的學習,以學習態度為最重要的考慮點。
(1) 家校合作 :
在培育同學成長方面,學校與家長成功建立緊密合作關係。我們每年均舉辦中一親子日營、家長親子旅行、家長日和各級家長會等活動,並充分利用家長短訊加強家校溝通和合作。心靈雞湯站活動提供家長間、家長和教師的溝通平台,在輕鬆的氣氛下互相交流教導青少年心得。我們又邀請家長參與各項學校的活動,如:早會短講、陸運會、歌唱比賽和多元展示表演等,讓家長分享同學的成功和喜悅,我們亦邀請家長參與選擇校服和午膳供應商等。
(2) 校風 :
我們成功以關愛建立「南昌是我家」的目標,營造校園溫暖和諧融洽的氣氛。在嚴而有愛,訓輔並重的教育下,校風純樸,學生守規。我們推行朗晴360和QK部落等多元化的健康校園計劃,以歷奇輔導等活動提升同學的自我效能感,增強同學面對逆境的能力。我們在初中採用雙班主任制,加強對同學的關顧和班級經營工作,增強同學間的正面積極態度和對學校的歸屬感。我們的老師組成課後支援隊給學生於課後在學業、成長等各方面提供關顧和支援;我們在高中級推行一人一服務計劃,培育學生樂於服務他人的精神,並通過服務學習溝通、解難、管理組織等領導才能。我們又推行「彩虹獎勵計劃」,以獎勵方法鼓勵學生敦品勵行及熱心參與服務,成效顯著,校園氣氛正面,師生關係融洽,學生熱心參與活動,樂於服務。本校於2007至2014連續八年獲得關愛校園優異獎,並於2011年獲得卓越「最關愛教職員」主題大獎。
(1) 學校發展計劃 :
1. 營建啟發潛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奠立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2. 優化課堂的教學策略,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3. 「以南昌人為榮,為南昌人之光」,通過不同主題教育活動,深化南昌人的CNC精神,提升同學的自尊。
(2) 教師發展及培訓 :
我們結合校本互動和校外專業支援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除參與校本支援計劃,邀請大學、教育學院和教育專業人士等到校進行教師專業發展活動外,每星期課後均設教師專業發展時段,積極推行校本的集體備課、教師專業發展和分享,並通過開放教室,推動互相觀課學習,建立積極樂學的教師團隊。我們又和港澳不同學校進行交流,互相學習觀摹。未來的教師專業發展會以資訊科技配合教學,推動學生自主學習。
其 他 :
關鍵項目的發展:我們的老師精心設計及剪裁適當校本課程,中文科及視覺藝術科為全港校本課程的先導,以單元教學,提升學習效能,同時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我們致力推行以學生為中心的跨科專題研習,每級每年在不同的學習領域擬定探究性的主題,讓學生經歷完整的研習過程,並引入活動教學的元素。我們積極推行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學與教,透過網上自學平台,讓學生能在網上進行多元化的學習,提高學生中英文水平,培養學生良好的自學及自我管理的習慣。 我們精心策劃廣泛及優質的閱讀計劃,推行不同的閱讀活動及獎勵,例如按級安排不同科目的課外閱讀書目、好書分享及推介等,讓學生能從閱讀中學習,培養出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們採用全校參與的模式,除班主任的德育課和嘉賓講座外,在各科滲入德育及公民教育元素。生涯規劃:我們致力協助學生訂立目標,從初中開始推行生涯規劃課,讓學生認識自我,逐步建立個人的發展方向,及長期和短期的學習目標。我們又以多元的學習活動,例如:初中的模擬面試和高中一人一服務面試,教導同學的面試技巧。我們除進行師友計劃,讓校友和同學分享交流外,又參加學校起動計劃,教育無邊界等,引入各行業的專業人士、精英和領袖與高中同學進行小組分享,讓同學對職場有所認識,致力擴闊學生的視野。為拓展同學的升學途徑,我們組織境外升學考察團讓高中學生實地考察境外大學的學習環境,和當地大學生交流;我們又和多間境外大學結盟,增加同學通過推薦獲取獎助學金入讀的機會。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學校鄰近荔景鐵路站,從荔景站A1出口步行至本校約需五分鐘。另外,以下巴士線:30、42、45、46、46X和269M;及專線小巴線:47M、90M、91A、92M、93、313、405、407、410和411可直達本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