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學校管理架構 :
行校本管理,讓教職員、家長及校友參與校政。行委員會制,設學務委員會、學生成長及發展支援委員會、學生生活教育委員會、校務委員會及外務委員會等,協助推行校政。
(3)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法團校董會的成立除了更能善用人力與資源外,更能體現天主教學校的特質,師生在日常生活中實踐天主教教育的五個核心價值–生命、真理、愛德、家庭及義德,學校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使家長有信心讓孩子在天主教學校裏學習。
(4) 環保政策 :
校園綠化、資源共用、能源節省、知行合一為環保政策之核心,藉日常行政程序及教育落實。
(1) 全校語文政策 :
1. 課程設計多元化,提供普通話及英語學習機會以裝備國際現代人才的需要。中一至中三數學及科學科以英語授課,以銜接高中及大學英語學習需要。中一至中三兩班中文科以普通話授課。2. 以英語教學的科目,課堂語言、基本教科書、課業習作及學生評估都以英語為主。3. 其他課程設計以母語為主軸,輔以英語詞彙或以英語重溫概念,培訓學生溝通、理解及思辯能力。4. 藉校園電視台節目廣播、英文及普通話早會、校內外語文活動及比賽、語言大使計劃、語文周、閱讀計劃、與內地及外地語文教師接觸等形式,提供豐富語境。
(2) 學習和教學策略 :
製造多元學習經歷,讓學生透過不同環境及方法學習,發展才能及建立正面價值觀。推行合作學習,提升學習動機。藉教與學學生問卷,讓師生檢討及加強學與教效能。校本輔導教學組協調初中輔導班課程及統籌合作學習的推行;各科訂定核心和延展部分以照顧不同學習需要。多元策略使學生享受學習的樂趣,包括翻轉課堂、資訊科技教學、合作學習、閱讀獎勵計劃、初中英語科拼音教學法及短篇故事。
(3)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選修科目組合包括文,理,商科。2. 課程重點:初中的生活與社會科課程包括專題研習及學習方法的培訓,並與各個學習領域協作,提升學生學會學習及高階思維能力,設英語拼音教學法,並將英語藝術融入課堂之中,既互動又提升學習動機。學務委員會因應學校發展、學生需要及教育趨勢檢視及釐定正規及非正規課程。初中設宗教及道德教育、心靈教育、生活教育及共創成長路(PATHS)課程,以正規課程推行全人教育。校本輔導教學組協調初中輔導班課程的推行。
(4) 生涯規劃 :
崇真的生涯規劃教育與校內課程及校外活動緊密聯繫,務求讓同學在升學、就業及自我管理獲得所需知識、技能及態度,以配合自身的興趣、能力、方向作出明智的升學或就業選擇。本校於初中已透過生活教育課及職業早讀引入生涯規劃概念。中一、中二學生分別以「認識自我」和「瞭解職場」為主題,讓同學由內而外,先建立自我概念,初步檢視自身的性格、興趣和能力,繼而拓闊至各行各業,認識身外的職場世界,並瞭解自身性向與職業之關係,從而逐步建立正確的工作價值觀。此外,配合級會推行之「成果分享計劃」,教授同學訂立目標之技巧及其意義,為中三選科奠下基礎技巧知識。中三以輔導教師協會之《尋找生命色彩》為教材,配以選科講座、模擬選科、學長分享、家長講座及職業評估等,結合友儕及家長的幫助,讓同學小結自身之性向目標,並作出初中第一項較重要之規劃──高中選科。中四、中五將配合校友會、社區資源、大專院校及工作機構,為同學提供升學及職業講座、職業聯課活動、職場參觀、師友計劃、大專課程體驗及境外交流遊學等多元化活動,務求同學認識多元出路,明白多方面發展之可能;並配合其他學習經歷及資優教育,培養及發展同學多元智能,使其發揮所長。中六為總結期,除延續中四五級活動外,同學更將從中五暑假開始,對中學生涯作一整體檢視,着手整理個人履歷及反思個人發展;並透過全級個人面談輔導,讓同學深入、全面檢視自身及未來取向,從所認識的多元出路中,落實適切自身之目標,從而踏入人生另一階段。期望透過六年之生涯規劃課,讓同學學懂規劃人生之技巧及意義,並將之落實執行,從而將學業、事業抱負及終身學習連結起來,達致全人發展的成果。
(5) 關鍵項目的發展 :
語文促進組統籌閱讀周、閱讀獎勵計劃、老師和同學好書推介、書展等活動及每日20分鐘早讀。各學習領域制定閱讀計劃,鼓勵同學閱讀不同類型的中英文課外書。校園架設無線網絡,所有課室安裝連網電腦、投影機及屏幕:添置多部實物投影機供互動學習。教師運用網上學習資源支援教學。專題研習培訓列入初中生活與社會科,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巧建構新知識。各學習領域編訂的課程包含專題研習作學習活動。每年舉行國慶升旗禮、捐血日,加強同學公民意識。透過早會、生活教育課及活動,塑造關愛互助的校園氣氛。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教區教育心理學家及駐校社工提供專業支援;融合教育小組專責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同學;校本輔導教學小組協調各科目支援輔導班學生學習的措施。
(4)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學業評估分兩學段進行,包括學段考試、測驗、習作評估及學習態度。初中術科成績計算入總績分內,以鼓勵學生全面發展。
(1) 家校合作 :
家長教師會歷史悠久,不少家長是本校校友。每年都舉辦家長講座及興趣班、親子旅行、級際家長茶聚等活動,加強對家教會的投入感及認同感,與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
(2) 校風 :
為實踐「訓輔合一」的理念,成立「學生成長及發展組」,透過全校老師積極參與,推行全人關愛教育。處理學生個人成長、學業或家庭問題時,除了懲處,適當的輔導更能引導學生改過向善。本校推動宗教培育,讓學生常懷愛心,培養及發展正面價值觀和多元潛能。學校設有領袖生、學長及學生會等組識,培育服務社群及自治能力。為支援多元化學習,初中行雙班主任制及留校午膳制。
(1) 學校發展計劃 :
1. 推動學生自覺主動學習,提升學習效能;2. 開展生涯規劃,引導學生尋覓理想;3. 促進層級管理及溝通協作效能。
(2) 教師發展及培訓 :
設「校本發展組」,透過校本教師持續專業發展政策,提昇專業知識及能力。透過評核性觀課及發展性考績制度,提昇教職員的專業質素。
其 他 :
1. 為提升學與教的成效,崇真邀請了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擔任各學科教學顧問,提供專業教學意見。顧問團隊成員有:港大教育學院謝錫金教授(中文科)、中大教育學院石秦家慧教授(英文科)、港大教育學院莫雅慈教授(數學科)、港大教育學院張志儉博士(通識教育)、中大教育學院張善培教授(科學教育)、港大教育學院簡麗芳教授(個人、社會及人文學科)。2. 崇真積極推動資訊科技教育以提升學與教的成效。現時,香港資訊科技教育正推動第四期策略的工作,著重發揮資訊科技潛能,釋放學生的學習力量,協助他們學會學習、邁向卓越。崇真致力運用資訊科技營造學與教的新文化:教師能就學生不同的學習模式、方法和興趣,設計活動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為個人化;學生能透過互動學習經歷,發展成為自主學習者,養成良好的解難、協作及創意等能力。崇真成功獲優質教育基金撥款,推行「西貢社區學術導賞計劃」,運用社區資源,緊扣不同學科元素,讓學生從興趣中有意義地學習。計劃由不同學科的師生,共同設計導賞路線,然後製作程式資源庫,讓師生、家長、甚至社區人士等可下載到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中,沿著設計的路線,一邊觀賞社區事物,一邊學習不同學科的知識。本學年崇真參加了「教育局專業發展學校計劃(資訊科技教育)」,以培訓老師善用資訊科技設計及推行合適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自覺主動學習,提升學習成效。3. 崇真新成立「崇真科學中心」,中心內設有海洋生態魚缸系統、馬蹄蟹及潮澗帶生物展示角、瀕危物種展示角、陸地生境角(蜥蜴及甲蟲等)、科學圖書及科學玩具,如遙控氣墊船、空氣動力引擎直昇機、DIY科學實驗玩具等,透過生動有趣的科學探究活動,引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配合政府推動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教育。4. 為支援非華語學生的學習,崇真成功申請教育局校本支援計劃中與初中非華語學生中文科的學與教相關的支援項目,支援中文科設計非華語學生學習教材及提供適合非華語學生學習的教學資源,讓非華語學生的學習效能進一步提升。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巴士:92(港鐵鑽石山站)、99(港鐵烏溪沙站)、792M(港鐵調景嶺站)、299X(港鐵沙田站);小巴:1(九龍灣德福花園)、1A(港鐵彩虹站)、12(新都城二期)、101 / 101M(港鐵坑口站)、9(官塘宜安街)。本校設有校車接送服務行經將軍澳、觀塘、牛頭角、秀茂坪、藍田。
備註 :
非語文科目教材加入英語詞彙以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以銜接新高中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