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學校管理架構 :
在法團校董會、校監和校長的領導下,學校有清晰明確的管理架構,分為三大部門:行政、學術、學生發展及支援;強調賦權承責及團隊精神。
(3)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法團校董會由教會、校友、家長、教師代表、校長及校監組成,有效地參與行政運作及學校發展工作。
(4) 環保政策 :
本校在各級多個科目的課程均教授學生環保概念和實踐。地理科及理科經常舉辦環保活動和參觀,讓同學體驗環保之果效和再生能源的應用。在提供整潔健康的學習環境上,校園各處包括空調系統及飲水器等皆保持清潔及定時消毒,各班設有清潔糾察協助維持班房整潔。綠化方面,在校園可用的室外範圍栽種樹木。校園內設有三色廢物回收箱,廢紙及電池回收筒,將廢物分類及回收;教職員也貫徹執行節約能源及用紙措施。校方要求飯盒供應商使用可循環之物料作器皿,並棄用發泡膠作飯盒。
(1) 全校語文政策 :
大多數科目以英文為教學語言,除了中文、普通話、中史、生活與社會、宗教教育及體育科。英文科採用多元化策略加強學生的英語能力,學校也特別投放資源創造英語環境讓學生多用英語。此外,英文科與部份以英語授課科目協作加強跨學科語文支援。本校亦強調訓練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在初中提供普通話課程。
(2)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提供多元化課程,安排聯課活動及全方位學習,讓學生發展各種共通能力,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鼓勵主動學習,並照顧學習差異。學生都熱衷學習,擅用英語表達。強調全方位學習,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批判能力、解難能力及領袖才具。課程多元化,男女生均有平等學習機會(二者均兼修家政和設計與科技兩科),學生可在高中按興趣選修不同科目。
(3)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請參考2016/2017學年開設科目。2. 課程重點:設計校本課程時,學校緊貼教育改革的步伐及下列的主導原則: i. 課程設計須發展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以達至全人發展和終身學習的目的。 ii. 初中課程須全面及均衡,為高中課程打好基礎。 iii. 高中課程須多元化,讓學生可選擇不同的專科課程,以照顧他們不同的學習興趣、性向和能力。 iv. 教學內容及材料須與時並進及按學生能力不斷更新,以幫助學生學得更好。
(4) 生涯規劃 :
本校為學生提供不同類型的活動,讓學生探索自己的興趣及理想,進一步尋找自己的人生路向。
(5) 關鍵項目的發展 :
以晨讀、中英文科之 「閱讀計劃」、課外活動之 「讀書會」 來推動 「從閱讀中學習」的理念。運用學校的內聯網推行互動學習,專題研習在中二級中文科教授,德育教育則藉宗教教育科及「共創成長路」推行。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本校對學生支援採全校參與模式,定期召開級會,支援班主任。對初中成績稍遜的同學,安排學長義務作功課輔導。設小組教學,以照顧學習差異。
(4)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本校推行持續性評估政策,除測驗及考試外,課堂表現、閱讀報告、分組習作、專題研習等均為評估範圍。學校亦以學習歷程檔案形式紀錄學生的其他學習經歷。
(1) 家校合作 :
學校重視與家長教師會的夥伴關係,家長教師會積極支持學校,家長委員表現充滿熱誠。家校間有多元化的溝通,學校並與家教會聯辦親職教育及親子活動。而家教會又成立了家長義工團為校內外提供服務。
(2) 校風 :
本校既強調紀律,又充滿關愛之情。師生關係良好,學生多尊師愛校,歸屬感強烈。對學生成長提供大量支援,有中一、二全人發展計劃、友群輔導計劃、生命大使計劃、良朋學友計劃、領袖訓練計劃等。除駐校社工外,亦設有教育心理學家。家長和校友對學校十分支持。
(1) 學校發展計劃 :
1. 善用校本課程及成功經驗、進一步提升教師教學水平; 2. 高中課程的裝備和修訂;加強教師專業培訓;各科老師餑`優化高中課程; 3. 增強英語學習環境:透過話劇及演說來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推行跨學科的合作計劃;4. 推行生命教育,培養正面價值及態度:培養四個核心價值,包括守紀律、自我管理、尊重他人及團隊精神,同時亦有推行親職教育,以加強果效。
(2) 教師發展及培訓 :
設有教師專業發展及啟導小組,按需要安排相關的培訓。各科組教師亦定期作教學交流。亦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校外的進修,又與友校觀摩交流。
其 他 :
為了肯定不同潛能的學生在學術或非學術領域的卓越成就,我校提名優秀學生申請60多個校內獎學金和多個校外獎學金,並為他們提供必要的資訊和支援。華英學生在各類型的校際比賽得到令人鼓舞的成就,他們獲獎的成績,可瀏覽本校網頁。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巴士:7B、8、17、18、109; 專線小巴:8、28M。
備註 :
本校自2011年起參與「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班級數目減少的安排由中一開始,並逐年推展至其他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