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學校管理架構 :
本校成立學校管理委員會,讓教師、家長、校友和社會人士群策群力,推動校務發展;並設立學校政策委員會,讓教師參與校政,力臻完善。本校又設有多個行政部門及小組,包括學校政策、學校發展、學生發展、學術事務、其他學習經歷、安全及危機管理、校舍建設、資源管理、教職員事務和社區與學校合作等,實行有效的校本管理。
(3)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本校學校管理委員會的成立是為確保學校訂立公平、公開的制度和程序,以便訂定辦學目標,監察及評估邁向目標的進展情況,從而建立完善的溝通渠道及促進本校與家長和公眾的溝通。
(4) 環保政策 :
本校鼓勵教職員及學生節約用電及減少過渡耗用資源。本校已參與「碳粉匣及墨盒回收再生計劃」,亦於校園內設置廢物回收箱。本校亦設有環保教育組,透過舉辦不同的活動(如「綠色聖誕」計劃、「地球一小時」關燈一小時活動、講座及考察等),提高學生對本地及全球環境議題的關注。同時,本校亦參加了綠化校園資助計劃,以優化校園環境。
(1) 全校語文政策 :
本校十分注重學生的語文學習。所有英語教師及普通話教師均已通過基準評核,各科任老師亦符合以英語授課的資格。本校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詳情請參閱2016/17及2017/18學年的開設科目資料),並致力締造英語學園的環境。本校除聘用外籍教師教授英語及主持課後興趣活動,英文科又在初中各級安排「語文藝術單元」如英詩寫作、電影欣賞和短篇故事欣賞,鞏固學生的英文基礎,提升學習興趣;並舉辦暑期英語銜接課程,幫助中一新生及早適應以英語學習的環境。中文科本年亦重新設計初中教學課程,加強與高中課程的銜接,並加強學生讀、寫、聽、講的能力。語文科又積極舉辦多元化的語文活動和比賽,鼓勵學生發揮所長。此外,本校開設閱讀課及英語會話課,使學生在學習語文方面更有成效。
(2)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教學方面,本校今年以「自主學習」為重點發展事項。為提升學習動機,本校特別強化初中學生的預習功課,以培養他們的自學習慣;亦會透過多元及互動的課堂活動,加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從而提升學習動力,增加學習的主動性。在教材方面,本校各科均會提供自學材料,作為學生的延伸學習,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為提升教學質素,本校大力推行同儕觀課,鼓勵老師互相觀摩,取長補短;又安排共同課節,供同級老師共同備課及進行一課兩講。此外,本校十分重視老師之間的專業交流,本年將邀請不同學科在評估、回饋、協作教學和照顧學習差異等範疇上作經驗分享。不同學習領域亦重組課程內容,使各科教學互相配合,加強效能。本校為貫徹全人教育,特別成立全方位學習組,幫助學生擴闊視野,豐富其學習經歷,學會終身學習。本校在中一至中三級設通識教育課,透過合作學習模式及校本課程,幫助發展學生多角度思維模式及共通能力,以配合學生成長上的需要。本校又強調因材施教,特於中一至中三施行輔導班補底課程,為中、英、數三科成績較弱學生安排小班上課,照顧學習差異。
(3)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開設文、理、商科等十三個選修科目,供學生自由選讀。2. 課程重點:新高中設有多個選修科目供學生選讀,讓學生有機會學習文、理、商、藝術及資訊科技等不同的學科,發展不同學術潛能。高中又開設「其他學習經歷」課程,教導學生攝影、戲劇、舞蹈及音樂欣賞等專題,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經歷,有助發展多元智能。此外,各學科因應學生的能力及興趣調適課程,加入多元的學習活動和內容,以收到更佳的教學成效,如初中開設英語語文藝術單元,給學生迎接新高中課程紮穩根基;中國語文科則於每節加入口語報告環節,加強學生說話能力;化學科鼓勵學生自製教學短片,合作學習。為配合新高中課程的發展,本校於初中開辦通識教育科,老師為學生編寫校本課程和練習,設計師生互動的課堂活動,讓學生更投入學習。
(4) 生涯規劃 :
為幫助學生提升他們對自我的認識,進行職業探索和增強他們生涯規劃的能力,本校「生涯規劃輔導組」於學年內舉辦多個不同類型的活動。這些活動包括以學生和家長為對象的講座、參觀工作場地和大專院校、以生涯規劃為主題的班主任課、升學輔導、「荃灣官立中學職業博覽」和「師友計劃」等。
(5) 關鍵項目的發展 :
本校重視「從閱讀中學習」的理念,推廣課外閱讀。全校推行午間「閱讀課」,並設不同獎項,配合「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透過舉辦校內書展、作家講座及寫作工作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及寫作能力。本校運用資訊科技以讓學生在互動中學習。學校所有課室均裝設與伺服器連接的電腦,方便老師運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老師又透過專題研習式課業,讓學生對所學習的課題有更深入的認識,並加以應用實踐出來。本校「國民、德育、公民及生命教育組」透過集會、班主任課及校內外比賽,幫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培養他們的良好品德及提高公民意識。同時透過升旗禮、講座及國內交流團,加強學生對國民身分的認同。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為照顧學生個別差異,本校在初中施行補底課程,為中、英、數成績稍遜者安排小班上課,加強教學效能。另成立補習小組,每周常設課後補習班,向初中有需要的學生進行個別學業輔導,為成績落後的學生打好學業基礎。本校亦重發展學生潛能,特設精英培訓小組,統籌及安排課堂外的拔尖活動,如多個培訓多元智能及不同學科的校外拔尖課程,協助學生作全面發展。
(4)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除測驗及考試外,本校設持續性評估及專題報告評估,務求公平、公正及以多元化模式評核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
(1) 家校合作 :
家長教師會定期舉辦促進家校合作的活動,如聖誕聯歡會、週末同樂日、親子旅行、家長講座及興趣班等,諦造家校和諧共融的關係。本校的陸運會和水運會每年也有親子接力賽,此外還會邀請家長參與終點裁判或計時工作,與子女同樂,體現家校合作精神。本校午間閱讀課也有家長義工參與,增強家校合作。在溝通方面,本校設有家長日、中一新生分享會、中三選科講座和中五、中六升學講座等,促進家校之間的溝通,達致彼此間的衷誠合作。本校駐校社工更會每年開辦一系列的家長課程,協助本校家長與子女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2) 校風 :
本校向以校風純樸見稱,學生謙厚自重、上進守規,而且尊重師長、友愛同儕。校園內常見學生互相砥礪,用心學習;又或投入地參與各種課外活動,對學校表現了強烈的歸屬感。本校學生也富有關懷群眾、服務社會的精神,常參與賣旗、做義工和探訪老人院等社會服務。此外,本校學生在老師鼓勵下,積極參與不同類型的校外比賽、演出或交流活動,除展現了他們進取的一面,也使校園生活更豐富多彩。
(1) 學校發展計劃 :
1. 培育學生成為追求卓越的自主學習者; 2. 推廣關愛文化及培養學生的正面態度; 3. 增進學生自我規劃的能力和提升學生的品德水平(關心他人、感恩、責任感),為未來作更好準備。
(2) 教師發展及培訓 :
本校鼓勵非語文科教師參與語文能力培訓課程。校方除不斷鼓勵教師增進本科知識外,亦致力提高教師對國際教育趨勢及本地教育改革的敏銳觸覺,推動教師參加專業交流及經驗分享活動,觀摩切磋,與時並進。
其 他 :
本校校友會及家長教師會均設獎學金,鼓勵學業成績優異及有體藝才華的學生。另校友會又設助學金,協助經濟有困難的學生就學及升讀大學。此外,校友會亦有贊助學生舉辦活動,發展他們的領導才能和協作能力。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可由港鐵荃灣站及荃灣西站步行至本校,鄰近的青山道及大涌道有多條公共巴士路線分別往返新界西及九龍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