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學校管理架構 :
本校實行委員會制,設學校管理委員會、學務委員會和校風及學生支援委員會,協助推行各項校政。校內設多個專責小組,推動校政、學與教及關顧學生成長,提供優質教育。
(3)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法團校董會由辦學團體、教師、家長、校友代表及獨立人士組成。校董會領導學校制定政策,設校董教師諮議會,加強校董與教師之溝通。
(4) 環保政策 :
校園綠化、資源共用、能源節省、知行合一為環保政策之核心。每班設環保大使,監察節約能源。空調在25℃以上才使用,午膳使用環保餐具,善用環保紙,廢物分類回收等。
(1) 全校語文政策 :
1. 初中中文、英文、數學科、科學科及高中英文科採用協作教學或分組教學。2. 中一至中三設英語延展課程,讓學生多接觸英語;高中理科用英語教學。2014/15年度起,由中一級開始,初中數學科(全級)及科學科(按班)採用英語教學,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機會,並加強與高中理科英語教學之銜接。3. 聘請外籍英語教師,創造全英語環境。4. 每周一天用英語進行早會,定期開放英語角,舉辦英文週及英語活動、中英文通告及告示、建構學校英文網頁等,增潤英語環境。5. 課後及週末辦英文拔尖補底班,暑假辦升中銜接課程,中四理科銜接課程中亦包括未來科學家英語營。6. 暑假舉辦本地及海外英語沉浸課程。7. 獲教育局撥款近四百萬,推行「提升英語水平計劃」(2007/08-2013/14)及「優化提升英語水平計劃」(2011/12-2012/13)包括教師培訓,撰寫校本英語閱讀教材,營造豐富的英語環境等。8. 成立英語教學促進小組,改善跨科英語學習及提昇教師的專業能力。9. 普通話科於課餘舉辦朗讀及話劇比賽,並參加校際朗誦比賽。亦會訓練學生成為普通話大使,在校園推廣普通話。10. 全校閱讀計劃,初中安排單月閱讀中文圖書,雙月閱讀英文圖書;高中星期三閱讀英文圖書,星期五則閱讀中文圖書。
(2) 學習和教學策略 :
1. 課程及教師專業發展組及八個學習領域統籌監察及檢視學校課程,並促進跨科協作。2. 教師通過下列教學策略,提昇學生學習動機及改善學習表現:(1)透過同儕備課、同儕觀課及課後檢討,提升教學效能。(2)中一至中四採用自主學習,建立朋輩互助方式,照顧學習差異,提昇學習成效。(3)通過多元化及生活化教學活動,如:參觀、考察、專題研習、生活體驗引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學會學習能力、積極主動學習態度,建立正面價值觀。(4)採用多元化評估模式,促進學生學習。(5)課堂內外引入電子學習元素:包括推動不同科組善用校園電視台,製作電子學習教材;利用各項電子平台準備學習材料,以協助學生在課堂內外學習。(6)中一至中三英文、中三數學,中四中文採用協作教學,中四至中六英文則以分組教學,按學生能力提昇表現。3. 近年學與教發展:(1)中一至中四推行自主學習,改善學生學習動機,提昇學與教效能。(2)修訂初中課程,包括初、高中課程銜接,內容具趣味性、實用性和生活化。(3)促進教師專業交流,推行教師專業發展周,改善課堂教學策略。(4)初中推行自習反思課,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改進學習能力。
(3)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選修科目:高中一學生可按能力及興趣修讀2X或3X。2. 課程重點:(1)高中課程多元化,設置十三個選修科目,照顧不同性向的學生。(2)英文科採用小組教學,以照顧學生之學習差異及提升學與教效能。(3)藝術發展科的學習經歷有助提升學生的品性和修養,幫助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4)理科學生可按能力及興趣修讀數學延伸單元。(5)學生就讀高中二時可選修應用學習課程。
(4) 生涯規劃 :
生涯規劃組與宗教及心靈教育組合作,配合『中文大學心靈教育—學與教的終極關懷計劃』,分三階段為中一至中六同學整合生涯規劃活動,加強價值教育。中一中二階段:配合心靈教育組的自處和大愛教育,讓學生了解個人職業性向、能力、興趣,為規劃未來作準備。例如:個性職業Mix & Match. 中三階段:配合心靈教育組的人生教育,提供升學輔導及諮詢,協助同學慎作選科,了解升學及職業的關係,為自己規劃人生。例如:擴翼高飛計劃、模擬選科及職專文憑課程講座。中四至中六階段:配合心靈教育組高中階段課程,除舉辦多元化生涯規劃活動,以擴闊同學視野外;又進行事業評估測驗,讓同學了解自己的職業性向及能力,並提供輔導及諮詢,協助她們規劃未來升學或就業的出路,為人生定立方向。例如:中四半日營(校內)、中四至中六啟航計劃、中三至中五醫護行業及就業講座、中五人生旅程體驗工作坊、中六文憑試模擬放榜工作坊。
(5) 關鍵項目的發展 :
1. 設閱讀時段,安排閱讀中、英文主題書籍及報章,提供免費網上閱讀,舉辦書展及作家講座。各科均設閱讀計劃等。2. 初中設反思自習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3. 利用資訊科技教學、互聯網及學校的內聯網等進行學與教的活動。4. 設生活教育課,推行德育、宗教及心靈教育、性教育、健康教育、環保教育及公民教育等,培養學生有正確的價值觀及積極的人生態度。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1. 照顧資優學生,舉辦拔尖課程及推薦參加資優培訓。2. 專責小組輔導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3. 教育心理學家及駐校社工提供專業支援。4. 利用額外資源,英文及不同學科開辦拔尖補底班,提升同學學業成績。5. 分層課業設計,照顧學生個別需要。6. 為有學習障礙的同學提供適切的協助和輔導。
(4)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著重進展性及總結性評估。平時分及考試分以均等比例計算,藉評估促進學習。
(1) 家校合作 :
1. 於1996年成立家長教師會,每年均舉辦專題講座、親子活動、義工服務等。 2. 策劃家長日親子活動、買賣舊書、參與陸運會競技等。 3. 舉辦校長家長聚會,讓家長直接與學校溝通。 4. 協助法團校董會家長校董選舉,促進家長參與教育過程。5. 設獎學金,鼓勵同學積極向上。6. 組織家長義工,以協助提高本校同學的學習質素,並加強家長與學校的溝通及聯繫。
(2) 校風 :
1. 校風純樸,學生具愛心,願意受教。 2. 校園充滿關懷及互相尊重的氣氛,師生關係良好。 3. 學生領袖富責任感,樂於服務同學。
(1) 學校發展計劃 :
1. 提昇學生學習效能: 檢視及修訂獎勵政策、資優培育政策及評估政策,強化學生學習能力及動機,提昇學生自我效能感。深化初中自主學習元素(策略和技巧),並推動自主學習模式至中四。各科採用更多元的教學法或運用更豐富的教學資源等,讓學生在課堂表現更主動積極。推動跨學科學習活動(例如:科學科技專題研習、文化藝術活動等),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聯課活動,提昇學生的綜合及解難能力,豐富學生的經歷及視野。舉行教師專業發展周及課後專業發展時段,促進教師與校內外專業學習社群交流及專業培訓活動,優化課堂教學策略和技巧,提昇教師專業能力。2. 展現學生才能,呈獻力量:增加學生校內外展示平台,提供更多渠道給同學參與校內外比賽、活動及服務,展現學生潛能。檢視及強化朋輩互助系統,加強學生領袖的訓練及角色以增強自信。透過定向及強化學生的生命靈性素質,以提昇學生的自信;並深化心靈教育課程及體驗經歷,為學生提供整全的人生教育。提昇教師對生涯規劃或價值教育的認識,增強培育學生的能力。
(2) 教師發展及培訓 :
1. 為完善學校發展,了解各持份的意見,舉辦學校自評工作坊,通過數據分析及分組討論,訂定學校發展策略。2. 修訂教師考績制度,評鑑與發展並行。通過「教師行動計劃」,促進教師自我反思,改進教學效能。3. 持續舉辦兩期教師專業發展周,開放課室予友校觀課,並作專業交流,進一步強化教學效能及展示師生的學習成果。4. 與中學校長會主辦「自主學習學校網絡」結成網絡,並進行聯校的教師發展活動。5. 舉辦不同形式活動,提升及增強老師身心靈素質。
其 他 :
1. 為鼓勵同學勤奮向學,培養良好品德,積極參與課外活動及服務社群,以達致均衡發展,本校設有潔心獎學金、校監獎學金、校長獎學金、老師獎學金、家長教師會獎學金及校友獎學金。2. 本校得到校友、舊老師及友好的捐助,設立心連心助學金,協助經濟困難的同學解決緊急需要,讓同學能專心學習。3. 學校每年暑期籌辦本地及海外英語沉浸課程,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及拓闊視野。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巴士:2B、2F、3C、75X、E22; 港鐵:樂富站。
備註 :
2014-15年度起,由中一級開始,初中數學科(全級)及科學科(按班)採用英語教學,而綜合人文及普通電腦科將善用課時推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另為發展學生多元潛能及性向,高中會提供應用學習課程。自2010-2011年度起,參加自願優化班級計劃,循序漸進邁向24班結構。新的班級結構讓學校能創設空間及營造更佳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