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學校管理架構 :
推行校本管理,讓教師、校友及家長一同參與校政。透過家長教師會、校友會及學生會等加強與持份者溝通。法團校董會由各界專業人士組成,設各小組專責校本管理、校務發展、選聘考績及財務等事宜。
(3)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法團校董會成員分別由辦學團體及校董會推選,成員包括家長代表2人、校友代表2人、教師代表2人及各界專業人仕。
(4) 環保政策 :
制訂環保政策,鼓勵師生使用內聯網發放交換資訊,節約用紙;定期監測空調溫度,鼓勵師生節約用電。去年度推出家長手機應用程式(Parents' App),以電子形式向家長發放訊息和學校通告。積極推動環保活動,如全港無冷氣日、廢物分類回收、地球一小時等。
(1) 全校語文政策 :
除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宗教及德育科、中國文學、通識教育、普通話及體育科外,各級各班所有科目均以英語授課。學校集會、大型聚會及典禮均採用英語。
(2) 學習和教學策略 :
1. 以學生學習為本,培養學習習慣、學習技巧及自學能力。
2. 鼓勵學生自訂學習焦點,以生活化題材及難題激發學習興趣。
3. 加入資優元素,老師協助學生自我評鑑學習表現、並適時及持續地給予回饋,引導學生建構知識。
4. 提供均衡、多元化、多選擇的課程;及能銜接升學為原則。
(3)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超過100多個科目組合,通識教育科分組上課。2. 課程重點:生命教育、宗教及德育、通識教育、博覽學習、音樂教育、資優教育及中醫中藥認知課程。
(4) 生涯規劃 :
本校升學及就業輔導組致力籌劃生涯規劃課程、升學講座、中六聯招選科個人輔導、探訪大學校園及工作體驗等活動,讓學生認識不同之升學及就業途徑,協助學生掌握最新資訊,及早訂立升學目標,裝備自己,以適應急劇轉變的社會;擴闊學生視野,幫助學生探究事業世界,讓學生認識自己潛能,肯定自我,建立升學及就業抱負。本校更於14/15-15/16年度,與學友社簽訂「生涯規劃合作夥伴計劃」,為學生提供生涯規劃教育元素,以及升學及就業輔導,讓學生按個人能力、興趣,作出適當的升學及就業選擇。
(5) 關鍵項目的發展 :
初中英語藝術計劃、初中中國經典文學課程、廣泛閱讀計劃;每循環週兩次閱讀課、暑期閱讀計劃、閱讀日(全日)、老師好書推介。設有班主任課、德育及公民教育正規課程及公民教育組,培養積極的人生觀。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1. 成立專責支援小組,幫助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
2. 設有英文及數學分組教學,中、英、數、科學及機械人制作課後資優課程,及初中功課輔導班。
3. 輔導組、駐校社工及心理學家支援學生及家長的需要。
(4)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本校以「學生表現報告」取代傳統「成績表」,評估學生品行及學業之表現。
學業成績著重「自我比較」,獨立評核「廣泛閱讀」及「博覽學習」。素質方面,從「品行」、「能力」、「態度」三大範疇,以「誠信、自律、禮貌、思辨能力、人際關係、領導才能、學習態度、服務精神、主動性」九大項目評定學生,使學生的不同素質得以被肯定與記錄。學生每學期自我檢討品學兩方面的發展,修訂目標計劃,再與師長交流。
(1) 家校合作 :
本校家長教師會於1993年成立,有悠久的家校合作傳統。家長樂於擔任義工,協助推行家教會所舉辦之活動。歷年透過舉辦講座、工作坊、燒烤晚會及家校懇談會等活動,讓家庭與學校增加溝通,並促進親子教育。
(2) 校風 :
1. 重視學生靈、德、智、體、群、美六育的均衡發展。
2. 推行生命教育及服務學習,培養學生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欣賞生命、認識及發揮潛能,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3. 透過多元活動,讓不同潛能的學生有發揮機會。
(1) 學校發展計劃 :
以3年為校務發展週期。2015-2018年的目標是:
1. 燃點學習熱情
2. 掌握學習之道
3. 提升抗逆能力
4. 實踐正向人生
教育局曾到校進行外評(即ESR),對本校的管理、校風、學生支援、學術發展及學生表現均給予十分正面的評價。本校至今努力延續優質教育的實踐,並已建立透過反思,不斷進步的文化。
(2) 教師發展及培訓 :
多次被教育局邀請,成為「資源學校」、「專業發展學校」及循道衛理聯合教會「生命教育計劃」的先導學校,現為教育局「專業發展學校計劃」(PDS)的領導學校,透過多個「優質教育基金」項目,設計編寫新高中通識教育教案,並把成功經驗向教育界推廣。2012-2013學年獲選推行「教育局加強公營學校行政管理試驗計劃」,為教育界探索優質行政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