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學校管理架構 :
本校已成立法團校董會,由樂善堂委派當年常務總理出任校監及校董,並且加入獨立校董,校長、教師、家長及校友為校董,切實執行校本管理。
(3)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設有法團校董會、校政委員會。
(4) 環保政策 :
本校獲政府撥款推行環境保護措施,更換全校慳電光管,加裝玻璃隔熱膜。教育方面推行四關政策,離開課室時關門、關燈、關風扇、關冷氣。購買一級能源標籤冷氣,減廢回收在校園,委任環境保護大使,在校園內推廣環保意識。
(1) 全校語文政策 :
透過校內外活動提升同學兩文三語能力。初中綜合科學、綜合人文、數學科、綜合商業、電腦和音樂科科目,按級別及班別分別以中文或英文授課(詳情請參閱2016/17及2017/18學年的開設科目資料)。綜合科學科和綜合人文科於初中設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增加非英語學習組別學生認識該科目相關英語詞彙。英文科會在校內舉行話劇表演、寫作及口語訓練、閱讀課及網上閱讀計劃等,提升學生英語能力。中三級設有各類銜接課程幫助同學適應新高中以英語授課的科目。因應同學的普通話能力,在中一及中二安排以普通話教授中文,舉行活動如中文週、網上閱讀、普通話擂台賽等,普通話週六拔尖班,訓練學生應考國家語委三級六等普通話口試,提升學生的中文及普通話能力。
(2)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初中教學以中英數為重點,配合綜合人文及綜合科學,提升兩文三語、思考、創意、解難及資訊科技等能力。全方位學習課擴闊學習經歷,培養品格,訓練協作、解難、創意及高階思維等能力。高中教學重點應付公開考試;同學定立目標、制訂學習計劃及培養堅毅素質,老師課堂講授及課餘應試輔導班,協助學生獲取佳績。推行跨科協作及活動,打破界限,讓同學全方位建立共通能力,增強學習果效。重視課程內容與學習能力接軌,如初中綜合人文科推行學科整合,配合高中的通識科學習。以初中綜合科學科為基礎銜接高中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三綜合商業科銜接高中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科及經濟科。綜合人文科為平台,統籌學習策略。高中提供文理商及實用科目配合學生不同興趣,部份科目分設中英文組,學生按能力選擇學習語言。為加強閱讀能力,每周設閱讀課,初中一至兩節,高中一節。圖書館、中英文科分別有廣泛閱讀計劃,網上中英文閱讀計劃-我愛香港、英文網上自學計劃等,培養同學持續閱讀習慣。
(3)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中史、歷史、中國文學、組合科學、旅款、視藝、地理、資通、物理、生物 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日文2. 課程重點:因應學生不同能力及需要,部份科目在課程設計時會有調適,包括教學內容及教學進度上。又利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自學習慣及提升學習能力,以及增加課程的趣味性。高中科目開設具多元性,學生可以依據個人能力及興趣,自由選擇修讀2至3個選修科目,以及延伸數學。配搭上可以在文史、人文、理、商、科技等十多個科目中自由配搭,讓學生在升學及就業具多元化出路。全校每周安排兩節全方位課節,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透過考察、參觀、講座及工作坊等活動,深化及鞏固課堂學習,並培養多元學習能力。
(4) 生涯規劃 :
在各級舉辦一系列的活動及生涯規劃課程。中一、二同學會進行專題研習,讓同學對工作世界有初步的認識。中三同學的生涯規劃課程主要圍繞同學的自我認識及讓同學明白選科與將來職業的關係。除了參加工作/性向測試,高中同學會經歷一連串包括「職場探訪」、「舊生行業分享」、「模擬面試」及「模擬放榜」等活動。部份學生亦會參加「應用學習課程」、「暑期生涯規劃營」、「探訪大學」及「商校合作計劃」等。這些活動能協助同學獲得工作世界的資訊並藉此訂下生涯規劃的具體目標。有關本地、台灣及內地的升學資訊會透過一系列的講座、家長晚會及家長日展覽發放給家長和學生。生涯規劃老師亦會為所有高中及個別有需要的初中同學提供「個別輔導」服務。
(5) 關鍵項目的發展 :
本校近年致力發展優質課堂,各科已建立基本及科本優質課堂準則,透過共同備課處理學生學習差異,並藉參與教育局WIFI900,推動電子教學,增加課堂的互動性及趣味性,再加上課堂評估,增加課堂學與教的容量,提升學生成績表現。本校設有品格教育為總綱,進行德育及公民教育,透過體驗活動,班級經營活動,培養良好品格素養及公民意識,推行品格教育。本學年重點推動堅毅、尊重、感恩、盡責及信心五種品格教育,以及各類班級經營活動。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本校向來積極參與教育局及大學籌劃校本支援計劃,不同科目如中文、英文、通識、數學及綜合科學等按校本情況,調適課程內容、教學策略及評核方式,照顧不同學習能力,按同學學習能力分班分組。在新高中部份選修科目設中、英文組,同學可按個人能力選擇學習語言。初中課後設拔尖班及輔導班,由老師指導能力較佳或能力稍遜同學,實行拔尖補底。星期六聘請具大學程度的導師設計課程,提升能力較高同學英數及科學學習能力。課後功課輔導班及文憑試應試班,輔導學習能力及動機稍遜同學。上述支援及加強計劃,旨在照顧不同能力學生的差異。除了學習方面,同學在心理及社交方面若有特殊需要,會由已接受心理學專業訓練專責老師跟進。家長、社工、教育心理學家合作為個別學生提供支援,設計個別教學計劃,協助適應學習生活。
(4)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每學年測考各兩次,並兼用「持續評估」包括小測、默書、習作成績、課堂表現或專題研習等項目評核學生的表現及促進學習。如同學有特殊學習需要,會合理地調適考核內容及時間。
(1) 家校合作 :
家長教師會,作為家長與學校溝通的橋樑。每年舉辦超過十次家長教育聚會,按不同年級及不同主題規劃。中一設最少五次家長聚會,幫助同學適應及展開豐富的校園生活。
(2) 校風 :
本校以「仁愛勤誠」為校訓,重視學生「德智體群美」五育之均衡發展。故此,本校營造的學校風氣,是要求學生嚴守紀律之同時,也在充滿溫情的學習環境中健康成長。我們透過舉辦家長日,每學年出版校訊、多次家長晚會及家長教師會之活動,讓家校間緊密合作,在高關顧高要求下,讓同學在充滿溫情的氛圍下成長。我們重視品格教育,要求同學待人以誠,要尊重別人,態度誠懇、謙虛,感恩,誠實、順服,對大自然一切生物有仁愛之心。學風方面,我們要求同學追求卓越,求學要堅毅而勤奮,每天要預習、溫習及完成家課,準時繳交,對學習要有信心,能成為學養俱佳的中學生。透過教育,楊中學生是能恪守校訓,行為有節制,見義勇為而盡責的青年公民。
(1) 學校發展計劃 :
提高初中學生兩文三語水平,培養思考能力、自信、自律、自管、自主等素質。教學方面發展「優質課堂」、「優質課業」及電子學習。課程方面推行學科整合,跨科協作,提升英語能力及各項共通能力的培訓,提升公開考試成績。此外,推展生涯規劃,提升學習動機及班級經營,以同儕影響建立班風及校風,提升學生品格及學養,令學生成為「有品有學」的中學生。
(2) 教師發展及培訓 :
教師培訓配合學校發展,每年均舉行三次教師發展日。校方鼓勵各科組進行共同備課、同儕觀課及同儕互學。本校亦參與樂善堂的品質圈計劃,鼓勵與屬校交流。
其 他 :
升讀本港大學獎學金、升讀本堂高中獎學金、家長教師會獎學金及其他學業成績表現優異獎學金。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巴士:46X、80、81M、85B、86B、87B、88K;港鐵:大圍站;小巴:68K。
備註 :
本校於2011-12參與教育局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