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學校管理架構 :
本校實行校本管理模式。法團校董會已於2006年8月1日正式成立,校內已重整行政架構,加強管理效率,並設有校政委員會及財務委員會讓老師參與校政決策。
(3)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成員:八名辦學團體校董、兩名教員校董、一名家長校董及一名替代家長校董、校長(當然校董)、一名校友校董及一名獨立校董。
(4) 環保政策 :
本校致力發展全校成為綠色校園,除鼓勵學生保持校園清潔、節約用水及用電外,也身體力行進行回收及環保活動,並設立環保飯堂減少廚餘。本校獲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撥款進行「現場分飯計劃」及安裝有關設施。
(1) 全校語文政策 :
本校語文政策是以學生為本、以達致「兩文三語,中英兼擅」為目標,校本語文策略為「母語教學,學好英語」,母語教學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學科知識,故除英文科用英語授課外,中一至中六實行母語教學。此外學校整合現有的資源及措施,制定全面及連貫的計劃,創設語文學習環境,致力提升學生對英國語文的興趣和動機。
(2)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根據教育局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因應學校的背景、社會的轉變發展切合學生需要的校本課程。本校著重培養初中學生的語文能力,為他們升讀高中奠定基礎,協助他們解決學習困難。採用小班、以能力分班教學,在課程上作適量的調適。在課堂利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資訊科技及分組等去提升學生的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3)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提供10個選修科目及20個應用學習課程讓學生選修,學生亦可選讀校本LCCI會計課程。2. 課程重點:為提升學與教的效能,中文、英文、數學、生物、經濟及通識敎育科與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合作攜手優化學科的校本課程及教學資源。
(4) 生涯規劃 :
本校以「生涯規劃」概念作為升學就業輔導計劃的基礎,強調從體驗中學習,以小組及互動形式進行活動,透過「自我認識與發展」、「事業探索」及「策劃及部署」三個階段讓學生認清自己的需要並建立初步的人生目標。配合初中及高中級學生的獨特處境及成長需要,從初中開始有系統地協助學生規劃人生,為學生舉辦升學及就業講座、選修科試讀課、選科攤位展、「了解職場」參觀活動、工作坊、海外大學考察團、三星期職場工作體驗及提供適切資訊,讓學生認識不同升學及就業途徑,加強其自信心與競爭能力,從而培養對自我及社會的承擔感及處事的正確態度。同學開拓視野之餘,亦可以對追求將來夢想有較踏實的計劃和行動,讓他們的品格與能力都能切合日後投身社會的需要。
(5) 關鍵項目的發展 :
本校承蒙九龍倉集團「學校起動計劃」,撥資建成「棉紡人家」,讓學生在課餘時間有另外一個「家」的溫暖感覺,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加強對學校的歸屬感。本校重視培養同學閱讀習慣,除「閱讀節」、「午間閱讀室」、「課室內的閱讀分享角」的編排外,亦透過不同活動,增加學生的閱讀空間,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從閱讀中尋找樂趣。本校以資訊科技支援課堂內外的互動與協作,促進分享和建構知識。本校安排中一至三分級參與不同學科專題研習活動,學生將以小組形式進行,各小組完成專題研習後須作匯報,並將有關資料整理成一研習報告並遞交予老師。本校以勤、信、仁、義為德育培訓的核心價值,並以九個德育主題中心,培養學生成為一個誠實,盡責的良好公民。近年,學校亦致力提倡國民教育,透過不同學習經歷,提升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此外,為增強學生對社區的歸屬感,學校亦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社區服務。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學校採用小班教學,並按學生能力分班,以照顧學生的多樣性。學校更為少數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同學聘請專職教學助理,隨堂協助學生學習,並成功申請教育心理學家一名及臨床心理學家三名,以切合學生的不同需要。課後亦為不同能力的同學度身安排不同程度的拔尖保底班和多元化興趣班,以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4)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本校著重進展性評估及日常表現回饋教與學。全年分兩個學期,每學期平常分佔30%,考試分佔70%。學校亦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安排合適的測考安排或調適。
(1) 家校合作 :
校方及「家長教師會」積極舉辦不同類型的家校活動,包括中一新生家長迎新日、中一家長夜、小組興趣班、家長早餐會、家長觀課、親子盆菜宴、親子一日遊、接待小六學生及家長參觀校舍、開放日、親子燒烤、家長日、座談會、懇親日等活動,以加強家校交流溝通及協作關係;此外,「法團校董會」亦早已於2006年成立,家長意見能獲得充份反映。
(2) 校風 :
校風淳樸,學生能遵從教師教導,積極學習,師生關係融洽。校方藉各種不同的獎勵計劃,肯定學生的良好行為,用愛心陪伴他們成長。此外,學校更透過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及社區活動,加強學生的責任感及公民意識。本校有2位駐校社工、1位訓輔助理,照顧學生的需要。此外,學校成立學習支援小組、聘請2名融合教育助理,並成功申請教育心理學家一名及臨床心理學家三名,提供全面學習及個人成長輔導支援給有特殊學習困難之學生,並透過大哥哥大姐姐計劃、中一我的指導老師計劃、家訪、教師融合教育培訓及學生講座等活動,推行「全校參與訓輔模式」,提升校園共融文化。
(1) 學校發展計劃 :
1. 提升學生資訊素養,培育正確道德價值。2. 發展電子教學,促進學生學習,提升敎學效能。
(2) 教師發展及培訓 :
學校為每位教師特設每年$1,000進修津貼,鼓勵他們積極參加與教學相關的課程、研討會、工作坊等專業發展活動,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其 他 :
1. 承蒙九龍倉集團有限公司揀選本校成為十四間中學之一,參加由2011-2012年度開始,為期六年的嶄新計劃─「學校起動計劃(Project WeCan)」,每年獲資助250萬港元。2. 學校成功申請攜手扶弱基金,於2015-2016及2016-2017年度獲額外撥款約260萬。3. 本校榮獲2012-2013年度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訓育與輔導範疇」。4. 本校連續8年榮獲「關愛校園」獎,並於2012-2013年度獲「最關顧新來港學生適應」主題大獎。5. 本校「棉紡人家體驗日營」榮獲「讚好校園」表揚計劃2015之「讚好校園活動」大獎殊榮。6. 本校步操管樂隊在「國際音樂藝術大賽2015」榮獲金獎及最佳組織獎,並在「聯校音樂大賽2016」榮獲銀獎。7. 本校舞蹈組在「第52屆學校舞蹈節」獲得甲等獎,在「葵青區第29屆舞蹈比賽」榮獲金獎。 8. 增設「現代貨箱碼頭有限公司」成績優異獎學金。9. 星期一至六課後支援班,提供託管服務。10. 本校於2015-2016年度起,新增兩名由「學校起動計劃(Project WeCan)」資助的「暢言教育基金(Chatteris)」外籍導師,連同教育局提供的一名外籍教師,本年度本校共有三名外籍教師,致力提升學生英語能力。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巴士:34、37、37M、38、40X、43A; 港鐵:葵興站C出口; 專線小巴:98、406、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