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校管理架構 :
學校實施校本管理,並已成立法團校董會以加強辦學團體與校長、職員代表、家長代表及校友代表之溝通。學校除了通過校政委員會、科主任會議、校務會議及多個專責委員會管理各類校務外,更善用家教會、校友會、學生會及「師生座談會」等組織及活動來收集各持份者的意見,加強彼此溝通和聯繫。
(2)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本校於2006年成立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代表、校長、教師代表、家長代表、校友代表及獨立人士等十三人,負責監察及管理學校工作。
(3) 環保政策 :
本校著重培養師生之環保意識,致力發展綠化校園政策,如宣傳和推行回收運動、節約能源措施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關愛苗圃種植計劃」及「環保約章」等,以加強全校師生關注大自然生態的保育工作。
(1) 全校語文政策 :
學校強調「兩文三語」,中英並重。為配合教學語言微調政策,本校積極加強初中學生的英語能力訓練,為他們打穩英語學習的根基;同時亦積極提升高中學生的英語水平,提供分組教學及課後增潤課程,以鞏固其英文基礎。學校透過多元化的英語學習活動和計劃,不但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更藉此提升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建立其自信心。例如每週設跨學科英語日、初中英語閱讀課、級本專題研習活動、英文週、英文大使訓練計劃、東華三院中學聯校牛津劍橋英語夏令營、英國及新加坡交流團、校際英語話劇比賽、校際朗誦比賽、與外國交換生交流活動、設立英文閣及英語自學中心等,在外藉英語教師和英文科老師的細心指導下,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成效。
(2)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強調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策略,積極推動以電子學習模式和自主學習來提升學與教的質素和效能。各科課堂設計及學習技巧,如撰寫個人化筆記及溫習技巧等,著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積極推動跨科專題研習,以增加學生互動交流的機會。亦透過聯課活動等戶外參觀、探訪及考察工作,實行全方位學習,讓學生擴闊視野及豐富其學習經歷。本校又積極推動協作教學,加強教師間的專業交流和提升教學效能。
(3)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本校提供七個選修科目,以供高中同學修讀。2. 課程重點:本校提供之選修科目包括﹕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科技與生活(服裝、成衣與紡織)、旅遊與款待、組合科學(生物及化學)、經濟、 中國歷史及體育。本校另設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一供合適的學生修讀,務求為學生提供寬而廣的課程選擇,以配合他們不同的性向、興趣及升學/職業取態。
(4) 生涯規劃 :
本校的升學及就業輔導組帶領各科、各組及其他校外機構合作,透過不同的性向測試、學習活動、遊戲、課程、工作坊、比賽、培訓活動、聯校生涯規劃座談會、家長晚會、職場體驗計劃、海外升學考察團、面試訓練班及「生涯知己計劃」等,按各級學生在學習、升學及就業上的不同需要,提供適切的資訊和輔導支援工作,讓學生對自己的性向、興趣和潛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後,能夠訂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及勇敢地追尋自己理想的職業志向。
(5) 關鍵項目的發展 :
1. 從閱讀中學習:學校重視學生語文基礎,校本的初中課程包含每星期一節的「齊齊誦經典」及 Read Aloud Programme,以提升學生的中英文閱讀及說話能力。此外,圖書館定期舉辦不同活動來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及擴闊學識和視野,如:晨讀課、閱讀智叻星獎勵計劃、借書龍虎榜、開心閱讀嘉年華、夜遊圖書館-科學之旅、購書樂及好書推介和分享等。
2. 運用電子學習模式推動互動學習:學校鼓勵老師以資訊科技及電子學習模式等促進課堂效能,這不但有效配合學生的學習需要,更可讓他們在課堂中應用資訊科技產品作為學習工具,進行資料搜集、攝錄、分組討論和即時製作成果匯報,並透過Airplay與全班同學即時互動交流,有助提升學與教質素和效能。
3. 專題研習:專題研習計劃是由教務組、中文科、數學科、電腦科及通識科合辦進行的跨科組協作學習活動,以小組形式指導和教授同學進行專題研習所需的學習技巧。每組由一位老師作為指導老師,協助學生完成專題報告。同學需於周會節向全校師生匯報研究結果,以培養學生的協作、溝通、創意、批判思考、解難及學習能力等共通能力。
4. 德育及公民教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區本的義工服務,服務對象包括長者、弱能人士及聽障人士等。透過德育及公民教育活動及相關計劃,本校旨在推動廢物循環再用及節約簡樸的生活,重視國情教育和增進學生對國家的認識,以提升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和建立其正向人生觀。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本校以小班教學政策和靈活多變的分組教學活動以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在校本課程中,各科老師積極進行協作教學,設計不同程度的教學內容和活動,以達致因材施教的目標。本校亦為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提供課後支援計劃,以提升學生的學術表現。而輔導組老師亦與本校兩位社工和教育心理學家緊密合作,為有需要的學生和家長提供學習上和社交上的支援和輔導服務。本校於各級推行級本管理制度,以全面地照顧學生在校園生活上的不同需要。本校亦在過去數年獲得「關愛校園獎勵計劃」之「關愛校園」榮譽。
(2)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除一年兩次的考試外,本校亦會以功課、實習課、專題報告及統測等作為持續性評估,讓學生於學術上有更均衡和有效的發展。
(1) 家校合作 :
家長教師會自1997年成立以來致力籌辦家校合作及親子活動,以促進學生、家長和老師之間的和諧關係,締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每年家教會更撥款設立「家教會獎學金」,以獎勵成績或品行優異之學生。此外,為使家長能藉著參與本校活動以自我增值,家教會設有家長義工、家長學堂及家長培訓活動等項目,以實踐終身學習之教育理念。本校於2014年榮獲「關愛校園獎勵計劃」之「最關愛家校合作大獎」,以茲鼓勵及認同本校在家校合作上的傑出表現和成果。
(2) 校風 :
校風純樸,嚴而有愛,關注學生之行為紀律及品德操守。本校推行健康校園理念,協助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其良好的公民意識及品格。建立級本支援團隊,全方位照顧學生成長和需要,促進互助互愛精神,建立關愛校園。學校設立不同獎勵計劃,鼓勵學生自我完善。此外,學校宿舍亦為宿生提供一個學習獨立自主的生活平台,並培養宿生自律守規的精神。
(1) 學校發展計劃 :
1. 優化學與教質素,提升學術表現。
2. 擴闊視野,培養正向人生觀。
(2) 教師發展及培訓 :
除了校本教師發展日外,本校積極鼓勵老師參加在職培訓進修課程,以認識新的教學知識及提升教學效能。為配合課程發展和提升課堂之教學效能,中文科、英文科及數學科三個主要科目均設有共同備課節,讓老師有更多協作機會;同時鼓勵各科老師進行觀課,以分享優良及高效能之教學設計及技巧。
課外活動/聯課活動 :
本校提供多元化的課外活動以發揮學生潛能。除設有學生會及級社組織外,還提供不同類型的學會及興趣小組,分學術、藝術、體育及服務等四大類別。學校每年舉辦多個海外學習交流團:如新加坡英語/環保交流團、台灣文化升學考察團及英國交流團等,以擴闊學生視野、增擴見聞。所有中一級學生均需參與制服團隊訓練,讓他們有系統地學習紀律及建立團隊精神。此外,本校獲「馬振玉慈善基金」資助港幣九十萬元,成立「愛樹木,譜人生」攀樹課程,以資助表現優異的學生到海外進行培訓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