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學校管理架構 :
實行校本管理。校長、副校長下設有不同組別,並有主任老師主理,推展全校工作。另設有學校議會,定期舉行會議,討論有關全校發展計劃及收集各組的意見。為廣泛徵詢不同意見,本校已成立家長教師會、校友會、學生會。
(3)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已成立法團校董會,校董會由工商界、教育界及專業人士組成,就主要的政策,關注事項和發展等進行商議,以促進學校發展。
(4) 環保政策 :
學校廣植樹木綠化環境,同時透過參觀、小組活動,向學生灌輸環保意識。此外,校內設有各類指引,指導同學節省能源;又於地下設廢紙回收箱,讓學生用行動實踐相關概念。
(1) 全校語文政策 :
中一級及中二部分班別以英語教授數學科及綜合科舉學科,中三級部份班別以英語教授數學、綜合科學(包括物理、化學和生物)。在其他初中級別,循序漸進地實施英語延展教學活動。而高中部分科目採用英語教學。為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除了透過普通話課、中英文閱讀計劃、朗誦比賽,故事演講比賽、戲劇表演、校際辯論比賽等活動外,本校更聘有兩位外籍英語教師,舉辦不同的英語教學活動,讓學生增加聽和講的機會,致力落實「兩文三語」政策。
(2)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以「終身學習、全人發展」的原則,制訂課程目標。培養學生知識、技能和品德,發展學生潛能,將來回饋社會、貢獻國家。為配合教育改革及根據學校資源修訂課程,在初中開設綜合人文科,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高中課程銜接作好準備;推行電子教學,教授學生由初中開始運用資訊科技學習。又積極推展閱讀、專題研習、德育及公民教育。此外,為裝備學生應對社會及全球因急速的經濟、科學及科技發展所帶來的轉變和挑戰,本校將致力推行STEM教育。教學方面則推行共同備課和照顧學習多樣性,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3)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除核心科目外,並開設10個選修科目課程及數學延伸單元。2. 課程重點:編有德育、公民教育及健康生活教育資料冊,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公民意識及身心健康。
(4) 生涯規劃 :
除了舉行講座、工作坊及參加「商校合作計劃」外,亦有參觀本地各大專院校、內地及海外升學講座等活動,讓學生在升學、就業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並且認識自我,從而及早確立目標,為個人未來發展作出規劃。
(5) 關鍵項目的發展 :
致力推廣閱讀風氣、德育及公民教育、資訊科技教育,提倡全方位學習。透過跨學科學習,推行專題研習課程,讓學生發展不同的共通能力;採用多元化和進展性評估以鼓勵學生均衡的發展。在全校各級推行廣泛閱讀計劃,學生除需在指定時間內達成閱讀指標,亦需閱讀報章,以增強對社會時事的認識。另設多項閱讀推廣活動,如邀請作家訪校、舉行書展、網上閱讀計劃、參觀中央圖書館等,讓學生多進行閱讀。在德育及公民教育方面,學校透過早會、班主任課、周會、展覽、主題活動、校內外及境外活動,培養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及態度;學校又積極推動國情教育,如舉行升國旗儀式,參加國情教育課程等。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於初中設分組教學,加強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另設課餘精進班及試前溫習班,加強學生課餘的輔導。初中設雙班主任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照顧。
(2)「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學生支援組負責策劃、推行及檢視校內融合教育的支援工作,並制定「校本融合教育政策」。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副校長、學生培育委員會主任、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已接受特殊教育訓練的教師、社工及學生輔導員。透過「全校參與」及「三層支援」模式,因應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提供適切支援。本校收集及整理中一級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資料,由教師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及早識別學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另外亦設立甄別及轉介機制,在徵得家長同意後,為懷疑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作出相應轉介並予以跟進及支援。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及結合校內外的不同資源,重視優化課堂教學,以提升教與學的效能,如:共同備課、進行分組教學及優化分層課業等,並因應學生需要而外購小組服務,如:言語治療服務、讀寫能力提升小組等。本校亦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校內測考調適安排及協助學生申請文憑試的特別考試安排,以加強考試的公平性。
(3)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發展校本中國語文課程及/或調適教材。
(4)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除考試測驗外,學校亦重視學生日常功課、課堂表現及專題報告等。
(1) 家校合作 :
設有家長教師會,促進學校與家庭間的合作及聯繫,共同努力,教育學生。對校政給予意見。每年均舉辦家長晚會、家長日、家長講座、家長分享小組等活動,使家長與學校保持緊密的聯繫。
(2) 校風 :
本校校風純樸、管教嚴謹。全校致力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群、美五育的均衡發展,讓他們能夠健康成長,將來立足社會,成為良好公民,國家的優秀份子。
(1) 學校發展計劃 :
本校長遠之發展目標包括:1. 培訓學生的溝通、思考、分析及創新能力;2. 提供全面而均衡的課程;3. 促進多元化的全人發展;4. 營造理想的學習環境;5. 提升教師之專業發展;6. 促進家校合作與溝通。
(2) 教師發展及培訓 :
全體教師積極接受各類型培訓,以配合推行優質教育。每年除參加學校舉行之教師發展日外,亦參與教育局、考評局及其他教育機構主辦的研討會、工作坊及進修課程,藉此增進專業知識。學校又鼓勵教師批改公開試試卷,以掌握最新考試要求。
全方位學習活動 :
全校學生分為四社,進行各項體育及比賽,如水運會、陸運會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另設體育、音樂校隊及學會合共三十二個,形式多樣化,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校內設有學生會、制服團隊等,讓學生發揮領袖才能。鼓勵學生參與各類型的校內及校外比賽、團體活動及社會服務,以提升同學的自信及成功感。
其 他 :
本校學生憑藉優秀的表現,在過往獲得多項校外獎、助學金。如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獎學金、尤德爵士紀念獎學金、校園藝術大使獎學金、屈臣氏集團香港學生運動員獎學金、羅氏慈善基金高中應用學習獎學金、葛量洪獎學基金和香港廣東社團獎助學金等。此外,在學校歷年的栽培和學生自身的努力下,本校學生有幸能成為香港代表隊的中堅份子,計有中國香港跳繩隊代表、香港武術隊代表,與及香港單車代表隊場地及公路賽運動員。至於在公開或校際比賽中,本校學生亦屢獲殊榮,例如:香港理工大學電子及資訊工程學系舉辦『ELE機械人中小學生挑戰賽2019人工智能無人駕駛』及『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最佳設計獎』冠軍、香港工商總會葵青分會葵青區吉祥物設計比賽中學組冠軍、南海區文化體育局2018南海武術大賽第一名、香港定向運動教育工作協會第七屆校際定向錦標賽團隊定向賽初中女子組冠軍、香港定向總會2018香港沿徑定向錦標賽(精確賽)高級青年組冠軍、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第30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讀後感寫作比賽(高級組)季軍、香港理工大學高中數理比賽2019生物科比賽、物理科比賽及數學科比賽優異獎、中學橋牌協會橋牌MP論對賽亞軍、東莞市教育局2018粵港澳姊妹學校中華經典美文朗誦東莞賽區比賽銅獎。而在歷屆香港學校音樂節和朗誦節,本校學生亦屢創佳績,在各項比賽多次奪得得冠軍及優良獎項,活動表現,成績斐然。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巴士:82K、86B、88K、88P、E42、80K、85、80、72A、46X;專線小巴:63A、63B、63K、64K、68K;港鐵:大圍站。
備註 :
請參閱項目闡釋第(10)項〔班級結構〕。 初中推行小班教學,以加強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