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學校管理架構 :
實行校本管理。於校長領導下,副校長統領教務及學生培育工作。學校設有七個工作組,負責教師專業進修、教務、資訊科技、訓育、學生事務及推廣、學生活動和生涯規劃七個範疇。
(3)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校董會由辦學團體成員、校長、教師及獨立人士組成,其下設校政執行委員會,成員包括校監、校董、校長、副校長、家長及教師代表,監督學校各項工作的推行。
(4) 環保政策 :
學校主要透過鼓勵同學節省資源和循環再用,支持可持續發展理念,並配合回收活動,培育同學的環保意識。
(1) 全校語文政策 :
本校推行母語教學,亦重視培育學生英語能力,於2007年度開始,本校英文科與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合作開展為期六年的「提升英語水平計劃」,每年舉辦英語老師培訓工作坊及全校參與的英語活動,為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創造良好的環境。本校亦於2011年度展開「優化提升英語水平計劃」,透過發展校本課程,提升學生英語水平。學校在中一級至中三級的五個科目推行英語延展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生英語水平。此外,英文科於初中課程內加入話劇及英語藝術等元素,以銜接新高中課程的需要。為提升學生對學習英語的動機及興趣,學校於校園內建構良好的英語語境。
(2)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學校致力發展多元化課程組合,配合學生興趣、能力及未來升學及就業需要。學校透過推行四個關鍵項目,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並協助他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培養積極的態度。為配合學生學習能力及需要,各科均設有基礎及延伸課程。教師為不同能力的學生訂定相應的學習目標及教學策略,以切合學生的能力和需要。為加強照顧學生學習差異,學校主要科目會運用分層課業及分層評估,配合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需要。學校致力提升課堂教學質素,老師透過共同備課、觀課及公開課,硏究課堂教學策略,提升教學效能。為加強課堂內師生間的互動,老師會採用合作學習法,讓學生透過參與,提升學習動機。為培養學生自學,學校發展網上學習及閱讀。
(3)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 本校高中設有2X選修科目供學生選讀。初中中文科、英文科、通識科、中史及商業科等均設校本課程。2. 課程重點:本校在高中提供多元化的課程,讓同學可按其興趣及能力有更多選擇。在高中,學校除提供十多個選修科供同學自由選修外,更於中五級開設應用學習課程,為將來升學有更多的體驗。
(4) 生涯規劃 :
本校著重培養同學籌劃個人發展的能力,透過多元的生涯規劃經歷及活動,讓學生認識自我,瞭解自己能力和性向,建立健康積極的人生觀,並訂定學習及升學方向。本校各級生涯規劃均有明確的目標及主題,使同學生能逐步開展其個人生涯規劃,並為自己的人生進行整體規劃。學校透過生涯規劃課、班主任課及其他科組協作以滲透形式協助同學開展生涯規劃,幫助同學深化個人生涯規劃定位,學校會為高中學生進行個人輔導,按個別同學需要為他們提供心理輔導、升學及就業資訊及意見。學校透過家長日、參觀、講座、及其他多元化活動讓同學認識工作世界,使他們將來能夠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另外也讓同學認識選科及未來升學與出路的關係,並為同學提供最新的資訊。
(5) 關鍵項目的發展 :
從閱讀中學習:本校推行閱讀以培養學生閱讀報章及課外書籍的習慣。學校透過「閱讀獎勵計劃」及跨學科閱讀活動,持續地推動閱讀和寫作的風氣。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本校運用資訊科技於學與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透過內聯網教材於網上學習及自我評估。初中電腦認知科教導學生有效使用資訊科技。專題研習:透過專題習作及跨學科研習,鼓勵學生發展自學及共學精神,提升教與學的質素,深化學生學習經歷。德育及公民教育:本校關顧同學的心靈及品德發展,透過生活教育節、週會、講座及各項活動,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幫助同學成為負責任的公民。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為照顧學習差異,本校提供一個廣濶而均衡的課程,讓學生有更多選擇。學校的課程針對學生的學習需要,進行剪裁和調適。主要科目於課後舉辦拔尖補底班,以提升學生成績。學校近年積極推行合作學習和分組學習,推動同儕之間的互助互勵,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透過中學學習支援津貼,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專業支援服務。
(4)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學校的評估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的學習,因此,在測考的設題方面,語文科及各人文學科已著意引入不同層次的問題,以擴闊學生的思考空間,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各科重視每次測考成績的檢討,以此作為日後制訂教學策略的依據。目前所有科目已引入約佔總成績20%的進展性評估,如專題研習、口頭報告、網上閱讀、課堂小測等,令評估的形式更趨多元化。有關升留班政策,教師會議按學生學業成績,再參考學生操行決定升留級學生名單。班主任及訓育主任或教務主任會約見有關學生的家長,商討如何幫助學生重訂學習目標,努力改進。
(1) 家校合作 :
家長教師會成立的宗旨是促進學校與家庭之間的緊密聯繫,以及培養家長與教師間的伙伴關係,合力完善學生的學習生活。家長校董在校董會向學校反映家長的意見和監察校務工作進展。
(2) 校風 :
本校校風純樸,校園充滿和諧氣氛和關愛文化。學校連續八年獲得關愛校園獎。教師循循善誘、悉心教導和關懷學生,照顧學生在課堂內外的需要,並得到學生的尊重和愛戴。學校以學生為本,讓同學透過不同種類的學習經歷、活動及服務,發展個人潛能,提升自尊和增強自信。校方亦積極推行多元化獎勵計劃,鼓勵學生愛己愛人,反思求進。
(1) 學校發展計劃 :
1. 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提升學與教成效。2. 提升學生正向思維,加強生命教育,培養學生「積極樂觀」、「逆境自強」及「助人自助」的素質。3. 強化學生自我認識,透過體驗計劃掌握升學及就業資訊,以策劃個人生涯規劃藍圖。
(2) 教師發展及培訓 :
為配合現今社會的急速轉變和新高中學制的要求,教師應加強其持續專業發展,透過多元化的學習和專業發展活動模式,汲取多方面的專業學習經驗,以提昇其教育質素,改善學生的學習成效。每位老師的專業發展時數每年不少於50小時,其中科本專業發展時數不少於15小時,當中包括6小時運用資訊科技的培訓。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因人而異的,教師可根據實際需要訂定其自我專業發展的重點,發展主要集中在四個範疇,包括教與學、學生發展、學校發展及專業群體關係與服務。同時,為了使教師專業發展變得更有意義和有效,專業發展強調教師必先建立一個正面和積極的信念、價值觀及態度,包括堅信每位學生能學有所成;老師能克盡本職,獻身教育;關愛學生;團隊協作,樂於分享;尊重差異,多元取向;持續學習,追求卓越。教師持續專業發展務求對學生、學校及教師本人都能帶來正面和積極的轉變,展示出美好的成果。
其 他 :
本年度同學在各項全港性校際比賽中,表現突出。在香港郵政署主辦,教育局協辦的「第十五屆校際郵集設計比賽」中,本校同學獲中級組(B組)亞軍、季軍及三個優異獎,獲高級組(C組) 冠軍、亞軍、季軍、四個優異獎及最積極參與學校獎。20多位同學由圖書館帶領,參加教協及香港公共圖書館在維園主辦「第二十七屆閱讀嘉年華」,本校榮獲「最佳遊戲設計攤位獎」 中學組冠軍。在本年度第67屆香港校際朗誦節比賽中,同學獲得中文朗誦季軍;由香港中華文化促進中心主辦的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同學獲得銀獎,另有五位同學獲得優異獎; 由香港版畫工作室主辦的2015「少年印-象版畫三年展」,同學獲高中組季軍、高中組及初中組優異獎;由南區民政事務處主辦的2015南區優秀青年嘉許計劃,5位同學獲南區優秀少年獎及優秀青年獎;由香港島校長聯會主辦的2015年傑出學生選舉,2位同學獲香港島分區優秀學生獎。7名同學參加華夏盃數學比賽,成績良好,獲7個二等獎和10個三等獎;14名同學參加理工大學數理比賽,共獲2個優異獎和 3個優良獎。本校同學在校外比賽屢獲獎項,證明同學勇於突破,努力求進。此外,本校連續八屆獲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及教育局舉辦的「關愛校園」獎項。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南區:巴士: 41A、42、48、91A、94A、73; 小巴:23、31、63。中西區:巴士: 4, 4X, 40, 40M,43M,91, 94, 170、970;小巴: 63, 63A。沙田、九龍、銅鑼灣至南區華富邨巴士: 170, 970, 97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