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學校管理架構 :
2015年8月成立法團校董會,與家長及校友共同管理。行政方面:校長與校政委員會共同處理學校日常工作,下設學務委員會、學生事務委員會、校務及特別職務委員會。
(3)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校友會及家長代表出席法團校董會會議。
(4) 環保政策 :
校園內廣植花卉樹木,並有香草園、種菇場、蘭花園、馬登田園; 在各科課程編訂及聯課活動中,加入適當環保學習,透過跨科學習,讓學生掌握環保觀念;本校獲香港大學地理系及香港匯豐銀行贊助,在校舍頂層天台鋪上草地的計劃已完成,讓各科可以進行各項環保學習活動。
(1) 全校語文政策 :
採用英語作教學語言教授非華語學生(中國語文/基礎中文、款待實務中文(應用學習)、中國歷史除外)
(2) 學習和教學策略 :
針對科目的特質,選用適合學生的學習策略,配合電子學習如翻轉課堂,使學生養成自發性學習的態度,並且不斷探索及自我完善。透過有效的小組活動,學生從協作關係中得到裨益。
(3)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學校提供日語及烏爾都語選修課程,亦為非華語同學開設款待實務中文(應用學習)2. 課程重點:學校因應不同的發展訂定校本課程,如非華語學童如何學習中國語文,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合作建立本校的中文教與學課程等。
(4) 生涯規劃 :
本校新高中學制著重學生的生涯規劃,希望學生畢業後能妥善規劃自己的前路。本校於三年前與商界合作,籌辦生涯規劃活動──「邁進專業之路」,安排高中學生到韓潤燊律師樓實習,體驗真實的工作環境,參與學生積極投入,獲益良多。其後,「邁進專業之路」更拓展至不同範疇的機構,當中包括會計師樓及環保團體,期望進一步擴闊學生視野,實踐所長。本校學生來自多個不同國籍,除協助他們於本地及海外升學外,本校亦於兩年前開始,積極協助非華語學生透過免試升讀內地大學,並已見成果,本校應屆畢業生將於本學年升讀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務)及中山大學(臨床醫學、旅遊)。此外,本校亦是「學校起動」計劃50所成員學校之一,因此學生有機會接觸不同類型的生涯規劃活動,如校園電視台採訪、職場體驗影子計劃及企業參觀,讓學生獲得難能可貴的經驗。最後,本校為切合不同年級學生的需要,亦為同學舉辦多種不同活動,如:升學講座、參觀高等院校、模擬放榜活動等,務求讓學生能了解現時升學及就業的最新趨勢,盡早認清自己的目標,早日為升學及就業作出最合適的規劃。
(5) 關鍵項目的發展 :
從閱讀中學習:晨讀、廣泛閱讀動,書展、學生介紹好書等;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在課室及特別室裝置資訊科技設施,讓學生可以在學校不同地方均能上網學習;設專題研習:參加校本支援計劃,提升初中學生探究能力的校本發展計劃;德育及公民教育方面:透過早會、周會及班主任節讓學生認識自我。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按照學習能力差異進行分班及分組教學;設立課後學習支援課程,為新移民、非華語學童及高中學生安排不同補習課程,提升學生學習信心;配合非華語學童人數增加及語言差異,每級均進行分組中、英文分組教學,中一至中六非華語學童中文科跨級上課。
(4)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全年舉行兩次考試及一次統一測驗,上學期考試(40%)、測驗(20%)及下學期考(40%);各科推行持續評估,把學生的上課表現、習作及專題研習計算在學期成績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後設有功課輔導班及補習班,要求學生留校溫習,公開考試科目設有補習班。
(1) 家校合作 :
1. 家長代表出席法團校董會會議; 2. 舉辦家長講座、升學輔導、親子戶外活動及參觀; 3. 出版刊物,報導家教會、學校不同活動及刊登家長心聲。
(2) 校風 :
1. 榮獲卓越「2014關愛校園」主題大獎(三百間學校參加);2. 「陽光老師」計劃,老師定期與學生會面,了解他們的適應及學習情況;3. 成立支援小組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4. 設立飛躍學生獎勵計劃,鼓勵學生爭取優良表現;5. 實施中一至四留校午膳計劃;6. 「校園同行」朋輩輔導計劃 ;7. 致力推行校園共融文化活動,增進同童的溝通、了解和扶持;8.「手牽手友誼小組」新移民適應活動;9. 健康校園活動;10. 領袖訓練小組及職業輔導活動,關注他們升學及就業發展。
(1) 學校發展計劃 :
教育局轄下首所支援非華語學生的「專業發展學校」,並發展成為一所平民化國際學校。
(2) 教師發展及培訓 :
1. 新高中課程教師專業發展課程; 2. 每年三次校本培訓活動; 3. 明愛聯校教學分享; 4. 每位老師須完成每年50小時的進修指標; 5. 新教師入職輔導計劃; 6. 組織觀課交流活動。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巴士:57M、66X、258D、66M、960、961、B3;輕鐵:石排頭站。
備註 :
本校為教育局轄下首所支援非華語學生的「專業發展學校」。與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三年合作計劃,編訂校本的中文課程。為了配合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需要及中一新生的適應,校方會因應不同學科特性進行分組,以便提供小班教學的學習環境。本校中四至中六非華語生可選修款待實務中文(應用學習)。中五學生可申請選修一科應用學習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