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學校管理架構 :
本校於1999年成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成員包括由教育局委任的主席,以及新界鄉議局成員、校長、教師、家長、校友和社會人士。
(3)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1969年成立校董會,現有校董13-18人,由新界鄉議局指派一位議員出任主席。
(4) 環保政策 :
本校環境教育組積極綠化校園,鼓勵同學節約能源及減碳排放,並致力提升學生對環保議題的關注。
(1) 全校語文政策 :
本校採用英語作為主要教學語言(詳情請參閱2016/17及2017/18學年的開設科目資料)。
(2)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老師均具備專業資歷和豐富教學經驗,授課以互動形式為主,引入不同類型的學習活動,配以不同提問技巧啟發學生思考;並在初中引入探究式專題研習,讓學生主動自學,促進九種共通能力的發展。學生亦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並善用不同資源學會學習。
(3)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物理、化學、生物、資訊及通訊科技、經濟、歷史、中國歷史、地理、中國文學、視覺藝術。2. 課程重點:每循環週設一節「班主任課」,透過不同類型的主題及活動,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及社會價值觀。 「閱讀課」教導初中學生閱讀策略,並透過閱讀課外書及報章,培養閱讀習慣,並加強對時事的認識了解,以及培養批判思維能力。「音樂欣賞課」和「藝術欣賞課」誘發學生藝術潛能,培育其審美觀。
(4) 生涯規劃 :
本校十分著重學生的生涯規劃。學生升學及職業輔導除了為學生提供需要的升學和就業輔導或諮詢服務外,更會配合學校課程的發展與特色,而安排不同活動,讓學生能得到更全面的支援。學生升學及職業輔導組為所有學生提供不同服務,以配合學生不同成長階段的發展需要,如邀請大專院校代表,為高中學生舉辦升學講座和工作坊;聯絡校友會,邀請在不同行業有出色表現的校友回校分享;為中三學生舉行高中選科講座及工作坊,使他們更了解其學習、事業目標及其他生活範疇,繼而作出適當的抉擇。為讓同學得到最新資訊,學生升學及職業輔導組會在壁報板張貼最新資料,學生也可經學校內聯網、eclass和學校圖書館的「職業角」獲得有關訊息。除了以上的校本活動外,本校亦會安排高中同學出席各大專院校的資訊日及聯校職業博覽會,讓他們獲得更多更新的資訊,以便他們更順利地從學校環境過渡到工作世界,以至學會終身學習。為協助學生做好自己的生涯發展,每班均設職業大使一名,作為學校與學生的橋樑,再配合班主任課、早會分享,同學匯報與班主任講解,幫助學生發揮個人潛能。我們期望生涯規劃教育,令學生習得所需知識、技能及應有的態度,再配合他們的興趣和能力,學生能作出方向作出明智的升學或就業選擇,擁有美滿的人生路。
(5) 關鍵項目的發展 :
1. 從閱讀中學習:本校圖書館及各科老師合作推廣全校閱讀風氣,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及鼓勵學生從閱讀中學習;如參與校內、外的閱讀獎勵計劃、參觀圖書展覽、親炙作家等活動,以培養閱讀興趣。 2.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本校各級都開設電腦科,其他科目亦廣泛使用各種資訊科技,如電腦模擬、App編寫、3D繪圖、無線網絡及電子教學平台。所有科目都設有網頁,提供多元化的資訊及學習材料。 3. 專題研習:本校於初中通識科引入專題研習,教師扮演學習促進者角色,讓學生進行協作學習、獨立學習和跨學科學習,同時亦能讓學生培養生活所需之技能和各項共通能力,如解難、批判思考等。而專題研習採用持續性評估機制,定期評估學生進度。 4. 德育及公民教育:本校德育組致力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使學生懂得尊重他人、關心時事以及保持對周遭事物的警覺性,並提升待人處事的責任感;在校內做好學生本分,勇於承擔責任;於校外做個好市民,知法守法。校內舉行升旗禮及升旗隊比賽,加強了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定期的國情教育活動及展覽則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在部分科目及班級,如中文、英文、數學,施行小組教學,安排課後功課輔導班及暑期學業輔導計劃,並會按學生能力製訂拔尖補底計劃。駐校社工和各學生支援小組老師籌辦不同類型講座、工作坊等活動,提升學生自信和動力。升學及就業輔導組為學生提供升學及就業資訊和輔導。本校設有中一銜接課程和中一大使計劃,為中一學生適應中學生活提供支援。輔導老師、駐校社工和心理學家會為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全面支援,與家長及班主任保持緊密聯繫。
(4)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學業評估分為兩項: 1. 考試:設上學期期考及年終試,全年總成績為兩次考試總分之總和。 2. 日常課業成績:按學生測驗成績、課業成績和上課表現評分,以等第顯示。
(1) 家校合作 :
本校教師經常通過電話、會面、學校活動、學校網頁及家長通函等方式與家長保持有效溝通及緊密聯繫,而1985年成立的「家長教師會」歷年來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如親子旅行日、家長講座、開放日、畢業生歡送會等,並設立獎學金,致力促進家長與教師之聯繫及謀求學生之福利。
(2) 校風 :
本校校風和諧純樸、自由、和平喜樂,學生律己以嚴、主動積極、天資敏悟,師生關係融洽。本校著重學生的全人發展,鼓勵他們在學術、品行、服務及其他學習經歷方面追求卓越。本校推行學生獎勵計畫,表揚同學在不同範疇的優秀表現。多年來,本校學生表現卓越,備受社會各界讚賞,如先後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傑出學生選舉、我愛香港十大模範少年選舉、新界區傑出學生選舉和元朗區傑出學生選舉中獲選為傑出學生。本校提供足夠機會拓展學生潛能,舉辦不同類型的校本交流團,如有關海外升學的台灣校園體驗之旅、有關國民教育的中國交流團,有關地理學習的台灣考察團,也有與新加坡學生交流的新加坡香港學生交流團,讓同學踏出校門,去感受不同地域的文化、改善人際溝通技巧,擴展視野。此外,本校力推同學積極參加不同性質的義工服務,藉以培育他們的責任感、關愛文化和正面的人生觀、價值觀。本校學生熱心社會服務,並以聽障體驗社區教育計劃、捐血運動及公益金籌款活動等尤為突出,屢獲全港大獎,備受各界讚賞。本校致力發掘同學的體藝才能,歷年來,同學在香港校際音樂及朗誦節和校際運動會等均表現突出、成績驕人。
(1) 學校發展計劃 :
1. 加強學校作為學習社群的角色。2. 提升學生在個人、學校及社區的生活素質。
(2) 教師發展及培訓 :
學校積極支持教師參與專業培訓課程,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充足資源和機會,如每年均會舉辦多次教師專業發展日。近年學校更著意建立老師團隊的新文化,如在中、英、數、通識教育等科引入共同備課節、鼓勵學科內或跨學科的同儕觀課等,以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成效顯著。
其 他 :
本校提供足夠機會讓學生發展自我潛能。歷年來,本校學生在不同範疇的傑出學生選舉中屢獲殊榮。此外,本校學生能從不同的交流計畫中認識異國文化、改善人際溝通技巧及自理能力。本校力推同學參與各項公開賽及校際比賽,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及判斷力,務使他們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輕鐵(豐年路站)及所有途經元朗大馬路之巴士及小巴。
備註 :
為提升學與教的效能及照顧學生不同學習需要,中四至中六級4班分為5組上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