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重點關注事項:
1. 加強照顧學生學習差異,重點為發展課堂前後的自主學習策略;
(1) 學校管理架構 :
本校著重推動全校參與的學校文化,老師皆積極參與教學、輔導及訓導工作,以言教及身教引導學生積極學習,成功建立嚴謹而關懷的校風。另外,學校定時召開全體教師會議,藉此訂定學校方向及主要政策,繼由各工作小組根據所訂定方向制定措施,再在全體教師會議通過,並由全體老師共同執行。由於教職員間關係融洽,與管理層有共識,各政策及措施皆能有效地施行。
(2)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本校於2012-2013年度開始成立法團校董會。
(3) 環保政策 :
學校關注學生的環保意識,設立環保教育組及公民大使,著力推動環保教育,並在校園內外舉辦持續而多元化活動。同時,本校乃環保科技的先鋒,2007年已加入社區天氣資訊網絡,利用本校天台的氣象站為香港天文台提供天氣數據。另有太陽能和風力發電裝置,加上再生能源監控系統,達致節能和教育的目的。可見,本校在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STEM)方面是早著先鞭的。
(1) 全校語文政策 :
本校為一所以母語教學為主的中學,初中學科,皆以母語授課。不過,本校十分重視學生「兩文三語」的發展。為配合教育局2010/2011 學年起在中一開始實施的微調中學教學語言政策,本校善用初中每級25%的「英語延展教學活動」課時,在數學、科學、綜合人文及電腦等科循序漸進地增加以英文教學的課時比例,務求使學生在初中階段有更多機會接觸和運用英語,從而加強學生以英語學習的能力,為將來升學或工作做好準備。同時,本校積極營造語言環境,透過不同措施和活動,務求每位學生都能掌握「兩文三語」。
(2)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一向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標。過去幾年,本校老師嘗試透過從閱讀中學習、初中的專題研習及加強學生課堂上的參與,達致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目標。同時,為提高學生中、英、數三科的水平,學校會於課後及假期舉辦各科研習班及功課輔導班。此外,各科老師又積極參與培訓,勇於嘗試新穎的教學法,鼓勵學生自學,例如老師會把教學或預習影片分類,學生可用電腦或手機觀看學習,在正式課堂前作好準備,加強學習效能。
(3)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新高中選修科目組合極具彈性,而且多元化。2. 課程重點:自1999年始,本校中文、英文、綜合人文、綜合科學及中國歷史等科已先後推行校本課程,因應學生程度、需要和生活經驗,編寫適合教材及設計多元化評估模式,以切合學生需要。另外,初中電腦科會有手機應用程式編寫及設計的校本課程,並有研習VEX機械人和LEGO機械人的興趣班。學生參加各項世界性的比賽,成績均令人滿意。
(4) 生涯規劃 :
本校著重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初中及高中都推行班主任跟升班制,由班主任擔任學生的生涯規劃師。透過各級的課程、措施及活動,學生能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並與人相交的技巧和身處社會的環境,進而檢視自己能力與職業世界的需要,從而裝備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訂立目標。同時,思考個人在家庭、社會以至國家的角色和責任,拓展豐盛和有意義的人生。舉例來說,學校於暑假期間會舉辦工作體驗計劃,以真實情境的實地體驗促進學生反思。
(5) 關鍵項目的發展 :
本校積極推廣各項閱讀措施,包括有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學生閱讀獎勵計劃、 暑期閱讀獎勵計劃、網上閱讀計劃、親子閱讀計劃、設立各班讀書閣及全校讀報課等。此外,亦設有圖書館學會及小作家閱讀天地,籌辦及推動各項閱讀活動。另外,設有資訊科技組和德育及公民教育組等,推動教改的關鍵項目,落實推行各項學與教措施。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本校過去多年的關注事項均是照顧學生學習差異,2016至2019年的發展周期,更會聚焦發展課堂前後的自主學習策略。針對同級不同班及同班不同學習能力的同學,各科會安排不同學習策略和課業,並結合翻轉課堂及互動電子學習平台,透過課堂前後、正規課堂或假期來推行,以達至拔尖補底的目的。
(2)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
本校採取多元化持續評估政策,全年設有統測及考試各兩次,其他評估項目包括小測、功課、專題報告、專題研習及課堂參與等。
(1) 家校合作 :
除了透過家教會加強家校合作外,舉凡學校大型活動及全方位學習活動,均盡量引入家長參與,為他們及其子女締造共同學習經歷。
(2) 校風 :
本校創校以來,一直實行初中跟班主任升班制,班主任陪伴著學生成長,與學生及家長皆建立十分密切及深厚的關係,所以本校師生關係特別融洽,紀律問題甚少,老師亦因此能有效地鼓勵學生在成績及課外活動上積極進取。2007年本校亦因此制度獲教育局頒發第二屆「一個學生都不能少」嘉許計劃中的嘉許狀,而2009至2015年獲香港基督教服務處頒發「關愛校園」榮譽,此制度亦功不可沒。同時,本校不需要設立風紀,因為維持學校秩序及紀律是每一位老師及學生的責任,全體學生通過「全校守崗計劃」,在早上、小息及中午站崗,可養成自律守規及對學校的歸屬感。老師亦以身作則,在不同時段在全校各處守崗,對站崗的學生提供支援及加強與學生溝通。此制度曾於07年2月被媒體表揚和報導。
(1) 學校發展計劃 :
本校老師一向以教好每一個學生為己任,堅信每一個學生都可教,都可以不斷進步和邁向成功,最終成為學校、家庭、社會以至國家的驕傲。學校將繼續透過教學法、調節教學內容、課業與評估、學習活動等,包括電子學習平台、翻轉課堂或其它自主學習策略,於課堂內外及假期,加強照顧學生學習差異,達致提昇學生學習能力的目標;同時,透過全校參與及學生支援統籌組成員的努力,推動學生設定目標,主動探索、勇於實踐、全面反思,積極規劃人生。
(2) 教師發展及培訓 :
本校設有教師專業發展組推動教師發展及培訓工作,而各老師於課餘亦積極參與各類型培訓課程,以配合新高中課程的改變。
課外活動/聯課活動 :
本校課外活動分為宗教性、學科性、服務性、體育性、興趣小組、制服團隊、領袖訓練等各大類別,近四十個課外活動組別,其中包括團契、公益少年團、童軍團、基督少年軍、咖啡學會、山藝學會、戲劇學會、舞蹈學會、田徑學會、羽毛球學會、劍擊學會、國術學會、先鋒領袖訓練、中文學會、科學學會、中史學會、地理學會、數社及商學會等。當中本校田徑隊已躋身全港中學越野賽第一組別,而且成績非凡,屢創佳績。同時,本校於中一正規課時引入體藝課,讓學生有發掘及發展潛能的機會。
其 他 :
本校除設有多個獎學金以鼓勵學生學習外,亦積極提名學生競逐校外的獎學金獎。 同時,學生亦在各類型的校際比賽中屢獲殊榮。此外,學校每年暑期均有英語學習交流計劃,過去就曾往加拿大、澳洲及英國進行交流學習。至於近年舉辦的遊學或升學考察團亦為數不少,足跡踏遍日本、首爾、台北、台中及越南等。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巴士:82、85、780、788、789、8P、8X、106、106P、118、118P、606;地鐵:柴灣或杏花邨站下車,轉乘小巴;小巴:47M、62。
備註 :
2010/11 學年開始,初中數學、綜合科學、綜合人文、電腦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本校利用學校本身的資源,把中一至中六的四班細分為五班,實施小班教學,加強照顧個別差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