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學校管理架構 :
(1)由資深教師組成校政委員會統籌各項校政事務,落實高效校本管理;(2)設專責組別籌劃教務、學習支援、訓導與輔導、學生活動及潛能發展、宗教發展、品德培育、行政資源管理、對外關係、資訊科技教育等工作。
(3)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本校已成立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代表,家長代表,校友代表及教師代表。
(4) 環保政策 :
(1)設有環保及健康管理小組,製定校內環保政策;(2)課程融入環保元素,於初中各級舉行聯課活動及環境質素專題研習課程;(3)組織同學成立環境科學研究隊,進行環境素質研究;(4)鼓勵學生參加廢物分類、植物栽種、自備水樽、廚餘回收、有機耕種、節約用電及可再生能源發電等環保活動,並引入環保設施如環保廚房、環保健身閣、太陽能板、廚餘機等;(5)透過長者學苑或社區減廢攤位活動,向社區推廣環保訊息。
(1) 全校語文政策 :
(1)初中以母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地理科及科學科以英語為教學語言;(2)暑期為中一同學開設升中英語銜接課程,以學習英語拼音及加強英語串字能力為主,協助同學適應以英語學習;(3)安排外藉英語教師任教常規英文課(G.E.),讓同學更多機會運用英語溝通及學習;(4)定期推行活動,增加學生運用英語機會及營建學習英語環境,如英語故事閱讀計劃、英詩朗誦比賽、英語日、英語周、英語遊學團等活動;(5)英文科老師共有13位,全為英語學位專科訓練及語文基準達標;普通話科老師3位,全為語文基準達標;中文科老師共有14位,全部已接受中文學位專科訓練。
(2) 學習和教學策略 :
(1)推行以生為本的學與教策略,發展具創意及特色的校本課程,各科設置資源室輔助學習;(2)在各級推行不同類型的專題研習,發展學生九種共通學習能力,著重思維訓練及培育多元智能;(3)各科積極發展科本「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如摘錄筆記、翻轉教室、電子教學、合作學習、自評和互評等,鼓勵學生建立備課習慣並提升學生課堂參與;(4)中文、英文、數學透過舉行課堂研究,掌握學生難點,提升教學效能。
(3)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新高中課程共設14個選修科,選擇極具彈性。2. 課程重點:配合新高中學制的發展,特設初中校本通識科及生活與社會科課程,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能力;並設升中四暑期銜接課程,為高中學習作更好的準備。校本課程特點:(a)中文科校本教材、十分鐘寫作計劃、校本閱讀堂、英文科多媒體自學課程及英語語文藝術課程、歷史科中世史合併初中課程、地理科地理信息系統校本課程、科學科探究學習校本課程。(b)特設高中體藝科目校本課程,培育同學全人發展。包括創意媒體、視藝、設計與科技、音樂、科技與生活、運動科學等。(c)積極推動全方位學習,設專題研習周及拉闊學習課,以拓闊學生學習經歷,發展共通能力。(d)積極安排多元化聯課活動,如參觀考察、國內外交流團、科學比賽、訪問外籍遊客、故事創作及演講比賽等。
(4) 生涯規劃 :
本校著重學生的生涯發展,為提升學生實踐生涯規劃的能力,我們實行以下策略:(1)制訂各級生涯發展任務主題,以生活教育課及班主任節輔助推行。(2)適時引導學生整合在不同活動及服務中獲得的經驗和成就,反思自己的性向和能力。(3)藉著周會講座、院校參觀及境外大學交流(如台灣及內地),讓學生了解多元化的升學出路。(4)定期舉辦講座、工作坊、模擬遊戲、職場參觀和體驗活動等,為學生提供事業探索的機會,擴闊視野。(5)設立生涯規劃資源室,提供豐富生涯規劃資源。(6)聘任生涯規劃輔導員,強化個別或小組輔導工作,協助學生了解自己,定立意向。
(5) 關鍵項目的發展 :
(1)藉早讀計劃、中一級中英文閱讀節、中文科設廣泛閱讀計劃及英文科設英語自學計劃,推動學生全年必須閱讀中、英文書籍最少20本;(2)發展網上教學平台,設立校園電視台,推展遠程教學;(3)每年撥備五個教學日舉行專題研習日及專題研習周,讓學生有系統地、由淺入深進行不同範疇的專題研習,實踐課堂理論;(4)積極推行品德實踐計劃,並透過基督教教育及基督教倫理課,以大約1:10的小班形式討論信仰,推行生命教育。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1)善用資源額外聘請教師及教學助理,推行各類拔尖保底措施支援學習有困難的學生;(2)中英數分別安排輔導班或協作教學班,以照顧學生個別差異;(3)辦學團體安排一名教育心理學家為同學服務;(4)設立「陳朱先鋒尖子培育計劃」,為資優學生提供另類學習課程,並建立師生學習網絡,引導尖子突破成長,追求卓越;(5)設立「卓越學生獎勵計劃」,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免費參與英語遊學團活動或其他校外拔尖課程。
(4)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1)本校每年舉行統測兩次,考試兩次,並設經常性小測,以評估學生學習進展;(2)設重考重測制度,培養學生積極學習和再接再勵精神;(3)推行多元化學習評估,如閱讀報告、專題研習報告、開放式探究和解難思考性題目等,全面評核學生學業表現。
(1) 家校合作 :
(1)每年舉行兩次家長日和三次家長晚會,讓家長與教師面談;(2)家長教師會定期舉辦各類文康活動,例如旅行、興趣班、家長工作坊及家長講座。並設有家長義工隊服務學校和社區;(3)除成績表以外,定期派發學生表現報告表,詳列學生學習及紀律情況,促進家校溝通。
(2) 校風 :
(1)校風純樸、紀律嚴明、嚴中有愛、活動服務並重;(2)本著聖經真理推行全人教育,建立學生健康人生態度;(3)訓輔合一、提倡正向紀律;並藉雙班主任制等政策促進教師參與,有效建立學生成長支援網絡;(4)推行各項品德計劃、學生領袖培訓計劃、一生一體藝、一人一服務等,建立學生自尊自信,行善愛人。
(1) 學校發展計劃 :
(1)在教學上,積極引入不同的教學範式(如合作學習、翻轉課室、平板電腦教學等),帶動學生積極學習;在學習上,培養學生摘錄課堂重點的能力;(2)重點提升學生語文及數學能力,中英數三科訂立周年主題以提升學生學習效能;(3)重視照顧學生學習差異,拔尖保底之餘,同時發展學生多元智能;(4)在學生全人成長上,本校致力建立正面積極的校園文化,並藉信仰反思生命,促進學生生命成長;(5)學校推動生涯規劃教育,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經歷,推動學生探索自我,透過各級升學輔導活動,協助學生建立目標,規劃前路。
(2) 教師發展及培訓 :
(1)每年設三天教師發展日,積極參與校外培訓及交流活動,讓教師掌握教育發展新趨;(2)學校與大專院校合作,邀請教育專家分享推動全校拔尖、學生自主學習以及善用評估數據回饋教學等策略;(3)學校設有共同備課節、觀課交流周、教學示範、新教師啟導計劃等活動,同儕間互相砥礪優化教學,提升效能;(4)部份老師獲教育局邀請合作或借調,協助進行教師培訓、發展課程等,更曾有兩位老師榮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足見本校教師經驗豐富,獲教育界同工認同。
其 他 :
(1)在上屆文憑試中,學生成績優良,四個必修科及各科整體合格率均高於全港水平,中英數通合格率(2級)更達到90%;近半數科目優良率(4級)達到40%,比全港科目優良率高;(2)本校為中二、三的優秀同學提供獎學金(需經面試甄選),全費支付英語遊學團費用;(3)本校被選為中學資訊科技增潤計劃夥伴學校(全港只有八間),獲政府資助約六百萬開展為期八年(2015-2022)的資訊科技增潤課程,協助於資訊科技有興趣及能力的同學發展;(4)本校榮獲教育局頒授為「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為其他學校提供相關培訓。校園電視台累獲殊榮,獲得中國教育電視協會評定為全國「百佳校園電視台」,學生於各項校外比賽表現優異,奪得多個獎項,詳見本校網頁;(5)本校曾榮獲第四屆綠色學校獎中學組全港總冠軍、香港環境卓越大獎(學校界別)銀獎2015、香港健康學校獎勵計劃銀獎、科技教育領域同工榮獲課程領導成功經驗獎;(6)本校許祚浩同學榮獲應屆北區優秀學生中學組冠軍及新界區十大傑出學生。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巴士:70K、70X、73A、270A、273、273A、277X、278X、279X;專線小巴:501A。
備註 :
由2011-2012學年開始之「一條龍」收生機制已完結;2017-2018學年中一學額將全部透過自行分配學額及中央派位分配。學校調撥資源,將高中中四至中六級四班同學分為五組上課,以小班教學形式推行新高中學制,有效照顧學習差異。新高中課程組合具彈性,提供14個選修科,讓同學按自己能力及興趣選擇不同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