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學校管理架構 :
推行校本管理,校本課程。重視教職員的專業發展,使學校成為學習型的組織;強調與家長緊密聯繫,進行家訪,並致力與各服務團體合作,積極創造理想之學習環境。校董會已依據校本指引加入家長、教師、校友及獨立人士。
(3)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依據教育條例,本校於二零零五年八月成立法團校董會。有關校董會成員共十五人包括家長、校友及教員校董。法團校董會年內召會議四次,負責監察學校的日常運作。
(4) 環保政策 :
為了致力培育學生關注環境,本校於2001年制定學校環境工作指引,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的文化,並鼓勵員工參與環保活動,務求做到身教言教。在各學習範疇及活動內,加入合適的環境教育內容,並鼓勵及支持校內推行環境教育活動,採取環保措施,以及評估推行的成效。
(1) 全校語文政策 :
本校為了增強學生的語文水平,本校設有中文和英文的閱讀獎勵計劃,要求學生每週寫週記,致力落實「兩文三語」的政策。為加強學生的英語學習環境,學校採用「英語延展教學活動」,如:出版英文期刊,讓學生參與採訪及編輯的工作;同時,畢業生亦協助推行「應試技巧班」,加強學生英文及中文科的會話訓練;每逢周四的早會均輪流以英語或普通話進行,學生可藉此在講台上以英語或普通話演說。英文科老師與一些非語文科、如音樂、普通電腦及家政科老師進行英語增潤課程,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此外,為提供實際的語言學習環境,每年均舉辦英語交流團(曾到訪澳洲、星加坡、泰國及澳門等地),參觀當地中學及大學,除了讓學生練習英語外,更讓學生感受當地文化及學習氣氛。為提升及確認學生的語文能力,校方鼓勵及協助學生報考英語及普通話的國際試,以考取專業資格,有助升學及就業。
(2) 學習和教學策略 :
著重培養學生多元智能及德、智、體、群、美的全面發展。同時,為加強照顧學習差異,引入自主互助合作學習,以協助不同能力的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及效能。在課外時間,設立補習班,以加強同學中、英及數的基礎。校內的電腦室、多媒體語言學習中心及資訊科技學習中心均有40多台電腦及互聯網,可供一人一電腦上課。因應學生的能力和需要,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近年更大力推行資訊科技及專題研習,以配合時代的需求。本校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除了為學生訂閱報刊外;在各級都設有中、英文的廣泛閱讀計劃;更鼓勵同學參加多項校內閱讀計劃和比賽,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新高中選修科目組合數目有110個。2. 課程重點:本校因應學生在個人發展的需要,以校內全港中學首設的「人體運動實驗室」內的設施作為體育科的實證課程。這些校本課程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從自身的主體經驗出發,透過探究、觀察、模仿體驗和練習等主要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培養待人處事的態度和解決困難的能力。
(4) 生涯規劃 :
本校的生涯規劃,乃依學生的能力,興趣及職業取向,助他們在學業及職業兩方面,作出適合的抉擇。
(5) 關鍵項目的發展 :
從閱讀中學習:為了推廣閱讀風氣,學校每日推行早讀課,使學生保持良好閱讀習慣。此外,學校更設立不同類型的閱讀活動,如:舉辦作家講座、書籍推介及獎勵計劃等,增加校內閱讀氣氛,從而提高閱讀質素。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同學透過學校互聯網,加強師生溝通。各科組使用校內電子學習系統,分析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教學果效。專題研習:透過全方位學習計劃,讓學生進行科本專題研習,學生完成專題計劃後須要提交報告及向朋輩作學習分享。德育及公民教育:從初中綜合人文科及高中通識科,將德育及公民教育議題滲入課堂及學校活動內,每月均舉行奏國歌及升國旗儀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國民意識。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為消除標籤效應,學生寬鬆地及避免過度集中依學能編班,採用全校參與模式,在課室內給予有需要的學生個別照顧。此外,具資歷的輔導組教師在上課及下課時,為上述學生提供小組教學支援。
(4)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每學年考試兩次及兩次統測,並以專題研習及學生功課作全年延續性評估。
(1) 家校合作 :
培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是本校與家長的共同使命。因此,本校家長教師會定期舉行會議,每年會舉辦各種不同類型的活動,例如:講座及工作坊,俾使家長掌握有效的親子溝通方法,從而改善親子關係。為進一步加強家長與學校的溝通,校方將以不同的途徑,例如:學校網頁、電郵、短訊等,與家長保持聯絡。
(2) 校風 :
校風樸素,校方設立多個學生關顧小組。所有初中學生須留校午膳,之後,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關顧學生的成長。輔導組的「大哥哥大姐姐計劃」,提倡朋輩支援,營造「關愛共融」校園文化。訓導組提倡「幸福校園計劃」及「健康校園正向人生活動」,教導學生運用正面、積極的思維方式,遇上困難時,能從容應付,從而活出幸福精彩的人生。此外,以獎勵計劃,培養正確的價值觀,表揚品格優異的學生。
(1) 學校發展計劃 :
加強學生的語文能力、鼓勵學生參加中文和英文的閱讀獎勵計劃,又要求學生每週寫週記,以增強學生讀和寫的能力。同時強調班級經營,重視集體精神,要求同學愛護班集體,發揮團隊精神,互相監督,互勵互勉。在專題研習教學法上推廣腦圖及創新思維等教學法以協助學生學會獨立學習及敢於創新的能力。加強課外活動及制服團隊的組織以培育學生服務社群,達致自愛愛人的目的,勉勵他們成為一個良好公民。同時增設多項獎勵計劃,增加學生的成功感和激勵他們的拼搏進取精神。
(2) 教師發展及培訓 :
除注重學生的培育外,還著重老師的專業培訓和發展。定期舉辦教師發展日,提供不同類型的講座、研討會、工作坊等,每年資助教師往外地考察,而部分教師培訓活動更會聯同其他學校一起舉行,同工之間互相交流教學心得,藉此不斷提升教學質素。
其 他 :
本校設有嗇色園獎學金、嗇色園黃允畋紀念獎學金-傑出學生獎、學科獎、操行獎及最佳進步獎等,以肯定學生的付出及努力。為發展學生潛能及提升能力,校方鼓勵及支持學生參加公開或校際比賽,當中更屢獲殊榮。本校學生考獲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二級甲等證書,在香港學校朗誦考優良證書。此外,本校視藝科同學獲得《第七屆青年視覺藝術展》創作獎及優異獎,至於本校戲劇學會參加演出,以原創劇本參賽,表現優良並獲得評判推介獎。在體育的方面,本校足球隊榮獲「香港學界足球聯會屯門區中學校際足球比賽」冠軍、「屯門區學界越野賽」男子丙組團體亞軍。本校十分重視全人發展,我校步操樂團已成功地連續11年獲得「香港步操樂團公開賽」最高榮譽-金獎。同時,為了讓學生認識世界,拓闊眼光,以及體驗多元文化和生活,我校每年均在暑假舉辦英語交流團,安排學生參觀當地中學及大學(曾到訪澳洲、星加坡、泰國及澳門等地),除了練習英語外,更讓學生感受當地文化及進行學術交流,善用餘暇。去年,為拓闊學生眼界,本校籌辦不少交流團:包括「視覺藝術科-韓國之旅韓」、「台灣環保生態考察」、「北京體育考察」、加深學生對藝術、環保及體育文化的認識。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巴士:52X,59S,60M,60X,61M,61X,62X,66,66M,259D,260B,260C,261,263,961,A33,E33,N30,N260,R33;內地口岸直通巴士:B3,B3X; 小巴:40,42,43,43A,43B,43C,44,44B,45,46,46A;港鐵:屯門站C1出口; 輕便鐵路:屯門市中心站。
備註 :
學校開設兩個應用學習課程:形象設計及電影錄像製作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