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學校管理架構 :
自1992年起實行校本管理,並在2005年率先成立法團校董會,讓不同持分者共同參與制定學校政策,提升學校管理的透明度及問責性。
(3)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本校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校董、獨立校董、校長、教師、家長及校友代表。
(4) 環保政策 :
致力推動環保教育,參與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資助的低碳校園計劃,並建立有機耕種區樂悠園、魚菜共生系統,推動各項環保節能措施,讓學生明白注重環保,愛護自然的重要。
(1) 全校語文政策 :
實行母語教學,以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及思維訓練,英文科負責策劃和統籌全校性提升英語水平的活動及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讓學生於課堂以外有更多學習及應用英語的機會。
(2) 學習和教學策略 :
1. 於初中推行「自主學習計劃」,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和習慣;2. 推行電子學習計劃,令課堂更靈活、互動及富趣味性;3. 進行合適的課程剪裁,以更有效地照顧學習的多樣性;4. 於高中引入應用學習課程及藝術經歷; 5. 推行專題研習、跨課程學習、實地考察及探究式學習等,務求使學生走出課室,愉快學習;6. 推動「廣泛閱讀計劃」及「早晨閱讀計劃」,以培養同學的閱讀興趣和習慣。
(3)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 高中學生可選修2或3個選修科目。2. 課程重點:開設初中通識科,逐步培養學生獨立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此外,初中設計與科技科加入新科技及探索學習的元素,讓學生透過運用「激光雕刻/切割系統」、「電腦輔助設計」和「3D打印」等新科技設施,啟發創意。另一方面,中二設藝術班,藉此加強培養同學對藝術的興趣及修養。
(4) 生涯規劃 :
除協助高中學生籌劃升學或就業路向外,亦自初中開始,協助學生認識自己的性向,訂立人生目標,並有策略地逐步向目標進發。
(5) 關鍵項目的發展 :
1. 健康校園:透過多元活動,推廣運動的訊息、「奧夢成真」計劃、健康飲食等等,協助學生關注身心靈健康,並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2. 生命教育:為協助學生培養正確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度,透過課程及各式各樣的活動,讓學生學會欣賞自己,珍惜生命;3. 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和能力:聘請兩位外籍英語老師,並舉辦多元化的英語活動,營造豐富的英語學習環境,協助學生克服學習英語的心理障礙,提升信心;4. 改造課堂:透過推行自主學習模式,輔以電子學習,建構靈活互動的課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5. 從閱讀中學習:每年均推行一連串活動,包括閱讀獎勵計劃、晨早閱讀、主題閱讀、每日一篇、好書推介、每月新書展覽、早講等,藉以提升同學閱讀的興趣和擴闊他們的視野。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本校一向致力建立相互尊重、關懷及接納的校園文化,並已成立專責小組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和輔助。學校亦透過適當的編班及分組機制、課程調適及資源增撥,以照顧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需要。設立獎、助學金,獎勵學業成績優異同學,並協助清貧學子,俾能順利完成學業。
(4)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為鼓勵學生持續學習,除考試及統一測驗外,本校強調持續評估,通過小測、課業、專題研習及學生的學習態度評估同學學習的表現及成效。
(1) 家校合作 :
本校家長教師會於1997年成立,本校設有家長資源中心,逢星期三下午均會開放,為家長提供聚會的空間,鼓勵家長建立相互支援的網絡。近年更逐步開展「家長義工計劃」,凝聚了一群熱心家長,積極為學校及社區服務,共建關愛共融文化。
(2) 校風 :
1. 校風純樸,致力培養同學自律守紀的精神;2. 為同學安排德育、公民教育、性教育、環保教育等活動,達致全人教育的目的; 3. 致力建立「義務工作齊參與」的文化,鼓勵學生加入義工行列,培養無私貢獻、不計回報的精神; 4. 推行多項獎勵計劃及全方位學習活動,幫助學生提升自信、培養品德; 5. 除常規駐校社工,為學生及家長提供個別及小組輔導服務外,校方額外撥款增聘一位學校社工,協助籌劃多項預防及發展性活動,支援學生成長發展; 6. 於初中設立雙班主任制及留校午膳安排,使同學得到更周全的照顧和指導; 7. 老師放學後於校外巡察,關顧學生行為表現及安全。
(1) 學校發展計劃 :
持續性工作重點: 1. 營造關愛的校園文化; 2. 啟發學生潛能; 3. 培養學生良好的個人品德及素質; 4. 營造良好學習風氣; 5. 提升學生語文水平; 6. 提升教師教學效能及學生學習成效; 7. 發展藝術、設計、科技及創意學習。2015-2018年學校發展計劃關注事項: 1. 提升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2. 提升學與教效能;3. 建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2) 教師發展及培訓 :
1. 每年均舉行多次教師專業發展日,以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2. 鼓勵教師持續進修,並多與同業交流教學心得,開拓眼界; 3. 提倡觀課文化,鼓勵教師互相觀摩及學習,提升教學質素; 4. 推行集體備課,以改善教學方法及質素; 5. 協助和支援新入職教師適應學校環境,投入工作。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巴士:K75、K75P、68A、68X、63X、268X、B2;輕鐵:610、614、615、751(洪水橋站);小巴:佐敦─元朗、屯門─元朗。
備註 :
中五及中六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志向和能力,選讀提供的應用學習課程作為他們的選修科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