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學校管理架構 :
注重管理階層與各員工的溝通,如設立教師諮議會及校政委員會。學校設有多個小組,統籌學與教及學生事務、資訊科技、課外活動、德育發展及家長聯繫。
(3)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法團校董會中不乏律師及醫生等專業人士。
(4) 環保政策 :
課室的空調在攝氏二十五度或以上方可使用,以節省能源。為減少用紙,本校以電子通告系統發放家長通知書;老師盡量以內聯郵件傳遞文字訊息,並鼓勵學生登入電子學習平台及校網的「學科資源」部分,下載筆記及課業之參考答案。
(1) 全校語文政策 :
就教學語言微調政策,本校利用英語延展教學活動時間,化時為科,將初中「社會教育科」及「綜合科學科」的教學語言過渡為英語教學,協助學生鞏固英語基礎,並銜接高中課程。是項計劃已落實多年,成效顯著。本校設有英語角,並聘請外籍教師,協助推動英語活動。透過中英文廣泛閱讀計劃、辯論、朗誦、戲劇等活動,提高學生語文水平。
(2)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致力培育學生的五育發展。課堂上,老師透過提問、互動及活動教學,誘導學生學習。課堂設計按「重溫、施教、鞏固」模式進行,助學生逐步建構知識。於各級推行分班政策,各科按學生能力制定不同的課程、進度、教學策略和課業要求,提升學習動機及果效。另設導修課、課後補習班及學業成績提升計劃,照顧學習差異。推行優化課業政策,鼓勵學生進行預習並在家中完成課業。設立家課獎,獎勵準時完成家課的學生。
(3)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高中開辦數學科延伸單元一「微積分與統計」。2. 課程重點:高中時間表科目組合的安排因應學生的選科意願,頗具彈性,以迎合學生的興趣及性向。另開設中、英、數及其他選修科的導修課,按學生的學習差異進行「拔尖補底」。初中學生每周有兩節活動課,就個人興趣及性向,持續參與一項體育運動或樂器的訓練,培養個人嗜好,向「一生一體藝」的目標邁進。每周四訂為「學術活動日」,在第七節開始進行不同類型的「拔尖」及「補底」課程,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各科制訂拔尖班課程,就學生的能力制定適切的課程內容、教學策略及課業要求,進一步提升能力較佳學生的學業水平。
(4) 生涯規劃 :
各級安排以主題為本的生涯規劃活動,按學生需要,製作校本教材,並協助學生適時訂立個人目標,增加學習的動力。與校友會協作,讓校友與學弟、學妹分享職場上的工作經驗及進修途徑,以及大學的學習生活及讀書技巧。
(5) 關鍵項目的發展 :
教師在課堂上普遍使用多媒體教學。本校推行跨學科閱讀計劃,鼓勵學生參加閱讀活動及校外比賽。跨學科專題研習在本校已推行多年,並逐步銜接至新高中通識教育科的「個人專題探究」,以培育學生的各種共通能力。 學校積極推行德育及公民教育,逐步建立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及公民意識。德育及公民教育組負責安排講座及活動,按學生的不同級別,灌輸正確的道德觀念,推廣生命教育的要義。
(1)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個別差異 :
推行全校參與的訓輔工作,共同支援有情緒及學習偏差的學生,並安排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提升教師識別及處理問題學生的能力。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有全面的支援及升班政策,本校利用教育局的「中學學習支援津貼」,有效協助因能力差異而導致學習滯後的學生。
(4)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每學期設學科統一測驗,中、英文科則採用持續性評估方法。此外,每年舉行兩次考試。除學業成績外,學校會以學生的課業、學習態度及專題研習表現作多方面評估。學校定期派發學習進程報告,協助同學更了解自己的實際水平,以調節學習策略。
(1) 家校合作 :
家長教師會促進家校合作,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學年內,家長委員積極出席常務會議、籌組家長網絡、出版會訊、擔任「午膳巡查義工」及進行校園設施巡查。在中一迎新活動上,家長委員現身說法,分享管教初中子女心得。其他活動包括燒烤、旅行、茶聚、講座及九龍城區中學博覽活動。
(2) 校風 :
校風淳樸。本校結合學務組、訓導組、輔導組、德育及公民教育組、生涯規劃組、其他學習經歷組、學校社工及各老師推行多項計劃及措施,致力培訓學生成為勤奮用功、樸實謙厚、誠懇認真及勇於承擔的人。
(1) 學校發展計劃 :
1. 提升學與教的成效,營造更佳的教育及學習氛圍;2. 全面推行生涯規劃教育及輔導服務;3. 提升學生的主動性及自信心,展示學生才能。
(2) 教師發展及培訓 :
為使教師評鑑更客觀及多元化,本校亦已確立教師評鑑制度,建立一套客觀並可供參考的考績數據,回饋教與學,並提升工作質素。另外,學校每年均舉辦多次不同主題的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學效能。老師須於三年內完成150 小時的教師培訓活動。在學生成長支援的工作上,學校亦安排級輔導老師,與班主任共同輔導行為有偏差的學生,協助學生訂立適切而可行的改善計劃,防微杜漸。
其 他 :
本校學生屢獲多項獎學金、公開及校際比賽獎項,其中以學校辯論及口語溝通大賽的成績最為彪炳。在2015–2016學年,本校擊敗多隊勁旅,榮獲第十五屆《基本法》多面體全港中學生辯論賽(基本法盃)粵語組九龍區季軍及普通話組全港季軍、第十二屆全港校際經濟辯論比賽冠軍、第十七屆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英文辯論比賽(中一及中二組別)冠軍等。本校學生參加了由香港電台及賽馬會合辦《傳媒初體驗》計劃,連續三年蟬聯「最佳文字獎」及第二年獲得全港總亞軍。除學術活動外,本校的欖球隊於2015年奪得港島及九龍地域中學校際七人欖球比賽男子乙組季軍,排球隊於港島及九龍地域中學校際排球比賽(第三組別)女子甲組亞軍及女子團體總季軍。另外,本校管樂團獲聯校音樂大賽2016(管樂團中學組)銀獎。本校校園電視台亦成功申請優質教育基金,投入更多資源發展多媒體製作,發揮學生所長。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巴士:1、1A、2D、3C、6D、7、7B、10、12A、42、72X、81C、87D、281A;港鐵:九龍塘站; 專線小巴:2、2A、41M、69A、70;紅色小巴:美孚至官塘。
備註 :
高中學生必須完成約405小時的「其他學習經歷」活動。